第10版:民生·教育

推进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稳步实现

倪邦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24日   第 10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以下几点体会。

深刻理解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性地位。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的地位。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深刻领会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如一体两翼,支撑着现代化建设大厦。我们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民生保障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发展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协同力体现了开放办教育的理念,要面向社会,把学校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不断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汇聚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国际影响力则体现了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通过加强与各个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要注重立德树人的针对性,特别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找准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力点。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任务。我们要锚定这一目标,努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献计出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优质公平作为价值取向,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要着眼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

2024-09-24 倪邦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037.html 1 推进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稳步实现 68,0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