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

——深圳市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委员们呼吁为教师“减负增能”

本报记者 白杨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24日   第 10 版)

“非教育教学任务偏多;工作时间偏长,一些活动占用周末或晚上休息时间;不同层级、不同名目的比赛过多,影响日常工作;家长莫名投诉增多,工作无所适从。”在深圳市政协近日召开的“推动民生诉求办理”民主监督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深耕基础教育多年的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罗湖区淘金山小学校长邓少勇说,不少教师反映疲于应对各种杂事,占用专业发展的时间,既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降低了职业幸福感。

在今年深圳市政协全会期间,邓少勇提交了《关于减轻深圳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建议》的提案,被列为深圳市政协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他建议,要为教师营造“减负增能”良好环境,进一步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优化师生比,解决学校人手不足问题、整合培训资源、比赛事项以及实现“精准智慧”减负等建议。

协商会上,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目前深圳已经制定了教师减负方案,印发教师减负清单,启动教师减负专项整治。此外,深圳市还形成深圳市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准入标准,并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和比赛事项,有效减少进校园的社会事务、减少材料的重复申报和减少培训、评比负担。

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帮助学校、老师更好应对矛盾纠纷,深圳市教育局将探索与多部门联合建立教育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成立涉教师矛盾纠纷顾问团,聘请法律顾问、银龄教师、校长教师志愿者等,参与处理涉学校、教师矛盾纠纷,给予第三方指导意见,疏导化解家校矛盾,积极做好与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的联动工作,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是无限的,然而老师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当前,家庭、学校、教师的教育边界不够清晰,个别家长事无巨细都要教师处理、回复,影响教师工作与生活。在邓少勇看来,社会对老师的关爱,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信任,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与会的政协委员们深有同感。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副会长萧燕珍表示,如果学校、教师和家庭的边界没有划清楚,家长把学校当成服务机构,把老师当成“保姆”,即使政策和各种支持很多,老师也很难真正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校董李培垭举了个例子:自己所在的学校采用香港办学模式,与家长的联系一般通过办公电话、电子邮件、App上交流等方式。第一年因家长不理解,收到很多投诉,反映学校不建立班级群、老师不加家长社交软件。但经过3年的宣传和适应,已获得家长的支持。家长与老师、学校的交流同样顺畅。因此,应该明确好家长与学校、老师交往的边界,让老师回归正常的教书育人。

“要规范教育评价,维护学校正常合理的教学教育任务,让学校有办好专业、科学教育的定力。”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晓红认为,教育应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完全迎合家长学生需求,不能被社会和家长的焦虑裹挟。教育督导部门应通过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构建学校良性发展环境保驾护航。

2024-09-24 本报记者 白杨 ——深圳市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委员们呼吁为教师“减负增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039.html 1 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 68,0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