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委员风采

高度和温度和谐共存

——记全国政协委员孙洁

本报记者 王亦凡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09日   第 06 版)

孙洁(左二)在养老驿站调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洁

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夜晚,各地都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来迎接千禧年和新世纪。

作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政协常委、民建会员,孙洁受邀参加了兰州市的跨年活动,与社会各界群众一同跨过新年。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她的内心却是滚烫的——那是对新世纪的无限期许。

随着绚烂的烟花升空,新世纪到来了。

2000年的“五一”假期,孙洁获得“全国先进女职工”的称号,与其他获奖者一起受邀到北京参观。正值假期,北京又是经济飞速发展浪潮的中心,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长城,这些常见的地标孙洁都不是第一次去,但心情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跨年夜孙洁心中埋下的那颗种子,在新世纪铺展开来的万千气象中蓬勃而发——“与时共进,何其幸哉。”

在实践中寻找突破点

那时孙洁的身份是兰州商学院的一名教师,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置身于社会的宏大命题当中,从当下的经济问题中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是这门课程的本质要求。

大学时,孙洁学习的就是政治经济学专业,一度是大家眼中“最紧俏、最时髦的专业”。老师们很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现象分析问题的规律。孙洁记得,光是《资本论》就学习了3个学期,逐字、逐句、逐段地琢磨、剖析。

4年大学时光为孙洁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的孙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用她的话说“一教就是十几年”。然而时间长了,她却开始觉得有些迷茫,不知道未来的学术道路如何走。

参政议政,是孙洁探求的第一次突破。

1996年,孙洁承接了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构建甘肃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之后不久她加入了民建。

第一次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列席兰州市两会,孙洁就在小组会上“一鸣惊人”:“现在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冗员沉重,很快就要迎来企业改制转型,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也即将浮现。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的篇幅太少,也没有提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直言不讳,句句说在了点子上。当天晚上,孙洁的发言就上了晚报头条,也在电视台播发。

不久后,孙洁又成为兰州市城关区政协常委。随着参政议政活动越来越多,她逐渐意识到,参政议政既是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有效途径,反过来自己也能够从生动的履职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

“在‘房子’里头,当然也可以做很深的学问。但像我们这样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问,还是要关注最前沿的热点,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科研与参政议政相得益彰,虽然忙碌,孙洁却觉得充实又满足。

第二次突破是在2001年。为了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西部MBA项目,为西部高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老师培训MBA核心课程。经过选拔,孙洁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

这次培训,她的收获远不止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北大校园里活跃的学习气氛、已经是商界精英的同学们回校继续深造的勇气,都让孙洁深受触动。长久以来的迷茫仿佛终于找到了出口:“他们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向前一步,也许会有数不清的障碍。但止步不前,就只能重复过去,在瓶颈处打转。孙洁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跳出“舒适圈”,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北京读博。

2003年,孙洁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本名为《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的传记曾令孙洁爱不释手。仿佛是一种隐喻,作为学者,孙洁也成为时代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她的研究方向在变,身份在变,但深厚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

用专业求解民生问题

进入社会保障学领域之后,专业聚焦了,孙洁关注问题的视角也随之转变。

提到社会保障,也许每个人都略知一二,但要真正了解社会保障制度,门槛并不低。特别是在20年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仍处于调整和完善当中,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但孙洁一路坚持走了下来,因为她深知,社会保障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她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再多一些。

博士毕业后,孙洁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工作,第二年成为保险学院的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

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桩桩都是棘手的工作。孙洁耗费了很多精力,一门心思扎到学校工作当中。后来,她又转为分管国际化和来华留学生培养相关工作,再加上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担子一日比一日重。

但孙洁喜欢和学生们相处,学生们也喜欢这个专业上严谨、处事干练又不失亲切的导师。

“我们这个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深入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还要对社会问题保持敏锐度。”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孙洁尝试着将实践带入了课堂,将自己在政协的提案、相关部门的答复、调研中的第一手材料分享给学生,成效颇为显著。

2013年,孙洁成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教学”的概念,被放置到更广阔的空间和语境下。

“了解社会保障的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但很多人对此了解并不深。”孙洁觉得,自己作为耕耘社会保障领域的学者,应当承担起责任,尽可能地拉近社会保障专业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政协,就是这样一个发声的大平台。孙洁经常围绕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热点事件发声,尽己所能做一些“科普”工作,将专业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更多人。

要知道,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话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特别是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因为话题本身热度高,上热搜几乎成了常态。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孙洁的一条建议就出现在热搜第一:“建议应届生身份保留延长至5年。”这是她与全国政协委员贺丹联名提交的《关于建立更有弹性的教育制度鼓励适龄婚育的提案》中的一部分。提案建议:将“应届生”身份保留年限从当前的2年延长到5年甚至取消,打破当前“毕业-就业-成家”的模式,鼓励女大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意愿安排生育,为生育后的女性就业提供平等竞争机会,推动女性适龄生育。

新闻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支持:“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模式!没有对错!”

争议也不可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孙洁的一些言论和观点被曲解,甚至让她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网红”。对此,孙洁选择不在意。她能够确定的是,自己的每一次发声,都是用自己的专业来解答问题,更时刻秉持着一名学者为国为民的初心。更重要的是,每一件提案从构思到成形,她都经过了实实在在的调研,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只有在调研当中,才能够把脑海中的思想和观点真正落地。”

2024年2月19日,全国两会前夕,《新闻联播》两会报道栏目《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的画面中,出现了孙洁的身影——春节期间,孙洁来到北京部分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调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提案内容,围绕完善老年助餐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议。

这些年,孙洁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养老问题。她知道,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所以从2016年开始,她就积极发声、深入调研,从协商座谈会、视察调研到提交提案,她履职的身影无时不在。

经过长期积累,2022年9月,孙洁提交的《关于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加强中央事权减少并规范央地共同事权的提案》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

孙洁的关注仍在继续。考虑到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仅过去一年,她就面向社会发放了2000余份调查问卷,并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围绕居家养老所需要的社会支持体系展开调研。今年,她提交了《关于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的提案》。

近期,面对延迟退休这个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话题,孙洁又开始在媒体上奔走呼吁:“这样的安排适应了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延迟退休不会‘挤占’年轻人就业空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用自己的专业解答更多民生问题,就是孙洁一直在做的事。

坚守履职尽责的意义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这部取材自真实生活经历的故事将罕见病与孤儿药这个“隐秘的角落”揭示在大众面前。

同样是在2018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也正是这一年,孙洁开始关注罕见病用药保障问题。

“现在纳入病种目录的药品不断增加,推进速度很快,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还是滞后了一些。”孙洁坦言,早期确诊难、无药可医、有药用不起,依然是很多罕见病患者和家庭面临的困局。

孙洁曾见过一个患有黏多糖贮积症的孩子。这是一种罕见病,由体内缺乏一种可以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步态异常、眼角膜浑浊等,如果不干预治疗,部分患者会逐渐瘫痪,直至死亡。

因为没有药,孩子的病情逐渐恶化,已经坐上了轮椅。

不同于政策、新闻中抽象的数据,苦难落在个体头上时的具象让孙洁深受触动。此后的几年时间,她一直在为罕见病发声。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的3件提案都与罕见病相关,包括鼓励罕见病药品的研发与创新、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流程,以及在支付端形成“多方共担、多元支付”的机制。

“罕见病领域的进步需要大家站在一起,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患者不呼吁,我们再不呼吁,那就没有人呼吁了。”孙洁始终记得:社会保障一定要关注困难群众。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在过去这些年里,孙洁一直保持着对人的关切和关注。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社会保障学,长期研究公共政策,很容易落入大叙事、大事件当中,但孙洁将视线聚焦在困难群众上,观察到他们的困难,探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更努力为他们寻找一些出路。

在担任第十届人大代表期间,孙洁就关注到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那时农民工遭受的欠薪问题比较突出,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基本处于真空地带。于是在2004年,她提出要尽快建立农民工社保体系。

“他们既是农民身份又到城里打工,处于体制改革中间的交集点上,城里人享受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他们没有,但是他们又为城市建设作出那么大的贡献,理应得到全面的保障。”孙洁说。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孙洁接连为农民工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权益提出建议。用她的话说:“这个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但是你总得一点点去推动它。”

近年来,为了提升对从事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员的尊重和认可,一些地方和机构开始倡导使用更为中性和尊重的称呼,如“新产业工人”等。这让孙洁真切地感受到,进步在一点点地发生。

这些年,作为学者,孙洁坚守着做学术研究的客观理性与实事求是,也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而作为政协委员,她对时代和社会的关切愈发深重。

专业的高度和履职的温度,在孙洁的履职实践中总能够和谐并存,相得益彰。

“我们国家在短短20年时间,创造了让14亿人普享社会保障的奇迹,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功之处。虽然还存在一些短板,但是我们应当对社保制度充满信心。”孙洁的话语充满力量。她坚信,不断地呼吁和宣传,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就是她作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意义所在。

2024-10-09 本报记者 王亦凡 ——记全国政协委员孙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358.html 1 高度和温度和谐共存 68,3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