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

出版业如何助力全民阅读?

苏禾日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6日   第 12 版)

在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全民阅读的行动中,出版界有着特殊作用。

当年,叶圣陶先生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开幕式上专门谈到了全民阅读的问题。他指出:“不单叫要读书的人有书读,还要叫不读书的人乐意读书;不单叫人读了书就完事,还要叫人乐意批评,随时对出版家提意见。换句话说,就是把发行工作的重心放在读书运动上,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此外,他还就减轻读者负担,降低书价,鼓励创作者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了从作者、出版者到读者之间的良性循环问题。

的确,出版业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枢纽,关联着全民阅读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全民阅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出版是纸质阅读的源头,而纸质阅读是开展深度阅读不可或缺的手段。要阅读,必须有书。正因为有了出版机构的遴选,有了编辑对所出版内容的沟通和打磨,才能确保在社会上流通的书籍具有较高的价值,才诞生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对阅读的需求。也正是通过主题出版的策划,成功的出版本身就可以引领阅读潮流,推动特定领域或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激发公众广泛的阅读兴趣。

出版业在对过去经典的传承的同时,也是在创造新的、具有代表性的、记录当下这个时代的作品,形成了当下思想的传播。出版业如此促进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不仅提升了全民文化素养,也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塑造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出版是阅读成果的深化,阅读后的创作和出版正是知行合一的创新,正是呈现阅读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创作、出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知识的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步入信息时代之后的自媒体风起云涌,也是这一关系的网络注解。阅读是吸收知识、理解思想、体验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更是一个内化知识、启迪思考的动态旅程。所以,真正的阅读,本身就意味着读者在理解基础上进行思考,直至产生新的见解或创意。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概念,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阅读与创作、出版的语境下,这意味着通过阅读获得的见识和灵感被转化为实际行动——即创作新作品。将阅读的内容投入到知行合一的创造之中,既是个体创造力的体现,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活用和拓展,是一种知识创新的实践。

真正的创作,是对阅读体验、行动收获的个性化表达,而出版则是将这些个体创作推向公众视野,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广泛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作和出版是将个人的阅读成果转化为社会共享的精神食粮,使得阅读的价值得到放大和深化。其中,包含着对于全民阅读工作的思考和记录,也是直接产生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工作。

从阅读到创作再到出版,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体现了知识的吸收、转化与分享,是个人成长与社会积累之间、全民阅读和文化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

因此,出版业不是简单地出好书,让天下的爱书人有好书可读,还要努力推进全民阅读,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读书运动”的阅读推广上,让老少边穷地区缺乏阅读资源的人有好书可读,让不爱读书的人热爱读书,做到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为建设书香中国贡献出版业的智慧和力量。

2024-10-16 苏禾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710.html 1 出版业如何助力全民阅读? 68,7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