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法治社会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魏青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7日   第 09 版)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良法善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改革部署,赋予了法治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信念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我们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点法治之光:更好发挥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全会进一步指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法治领域改革的目标任务,强调必须“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更好发挥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还多次引用古诗词来阐述法治精神,如“法者,治之端也”,这句出自《荀子》的名言,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古语不仅强调了法治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回首改革开放四十余载征程不难发现,法治与发展、法治与改革、法治与现代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紧跟一步、前进一步。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需求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积极回应。这充分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和前提,更加明确把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最基本、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把依法治国摆在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中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也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积极引领和坚实保障作用。

筑法治之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此外,不限于第九部分专章,“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制定金融法”“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在《决定》都有所涉及,充分体现了“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我们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提出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五个方面重大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聚焦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一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党领导立法的体制机制,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促进良法善治。

聚焦严格执法,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同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公信力。同时,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聚焦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责任制、司法监督制约机制等制度设计,推动执法司法权力规范高效行使。同时,应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聚焦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不断筑牢法治根基。

聚焦涉外法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要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完善涉外司法审判、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为我国公民、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行法治之力:推动法治实践与法治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要在法治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法治人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治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法治人才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法治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推动法治与科技深度融合。科技是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法治与科技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法治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治建设,确保科技在法治建设中的安全可控。

积法治之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要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自觉行动。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同时,要加强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强化法治监督与问责。法治监督与问责是实现公正、确保法治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与问责机制,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问责追责力度。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法治建设的良好局面。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2024-10-17 魏青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753.html 1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68,7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