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新闻

人才培养难题怎么破?

民建青岛市委会提出产教深度融合良方助力打通人才交流通道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任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8日   第 08 版)

“企业为何招聘不到匹配岗位的优秀人才?”“学校所学为何与职场所需脱节脱钩?”“大学生进入职场如何才能更快融入真实的行业场景?”……近日,在青岛,一场关于产业界和教育界如何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来自产教融合、人力资源、职业能力测评、高校基层组织等行业的20余名青岛民建会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希望用产教深度融合良方破解高质量人才培养难题。

“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各大产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实践中,企业更需要通过人才,将先进技术落地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可以说,人才掌握着企业驱动转型的钥匙。如何锻造这把钥匙,已成为我们亟须探讨的话题。”针对这一议题,青岛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刘全提出了“三个深度融合”的建议,他认为产教融合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的当下需求,更应深度融合企业的长期战略。他希望洞察本地产业或整个行业的真实需求,将院校的诉求与企业和政府的诉求深度融合;也希望高校与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深度融合,从而获得政府支持。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年轻人往往缺乏对产业环境的切身理解,进入职场后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融入真实行业场景。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产教脱节’已难以满足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青岛市政协委员、民建青岛市委会农业农村委主任薛平在企业用人方面深有感触。他认为,企业应加强联合,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成立科技公司吸引高端人才,从而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职场人才则应注重“知行合一”,不仅要强化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创新,更要将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结合,促进技术应用落地,为产业转型提供动力。

针对企业所需与学校所学脱节脱钩的问题,青岛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吕思喜则认为,要想形成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将产业实际需求前置进校园,将企业最新理念和相关技能融入课程,优化校园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要帮助青年人提前接触生产场景,掌握先进技术,并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加速人才成长。

“除了将产业需求前置,在赋能校企人才上,还应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实训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民建会员鹿丛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民建会员李素则希望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渠道,还应创立实践基金,要适时引进最新技术进入学校,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发明和实用技术。

讨论过程中,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与大家进行互动,并在讨论结束后详细介绍了青岛市产学研产教融合、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青岛市政协常委、民建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成意表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地方组织,下一步,民建青岛市委会将带领全市广大民建会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会员企业的资源优势,为校企深度赋能、招贤引才等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打通高质量人才交流通道,不断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建的智慧和力量。

2024-10-18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任蕾 民建青岛市委会提出产教深度融合良方助力打通人才交流通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809.html 1 人才培养难题怎么破? 68,8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