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在潜移默化中“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的斗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力量的法宝。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源自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是马克思主义统领多样化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如果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不能坚持人民性,它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
二、加强新闻舆论和新闻媒体工作,管好用好互联网,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新闻舆论工作居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团结人心,以汇聚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人们的斗志,甚至危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党全社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管好用好互联网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要素。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中,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旗帜鲜明地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和谐声音作坚决斗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必须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解释力,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要构建起不同层次需求的文化解释体系,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将意识形态的宣传贯彻转化为具体的项目,通过生动形象的具体文化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