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群众新兴的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关照的内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规划引导下,各级政府持续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供给能力在提升。但同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突出的短板弱项,需在政府、社会、全民“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向上,从政府治理层面检讨问题,落实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实践。
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是效果上,居民感受度不高。财政出资的“文化配送”或“购买服务”,面上配送常常供需不匹配,精品配送供不应求,与社会的期望尚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社区学校的服务产品较为初级,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二是行政上,计划思维和管制惯性痕迹较重。供给包揽式,内容单向“配送”,往往供非所需,导致有的财政精品项目只能沦为点缀,且公共资源分享显失公平;工作定位弹性,因而随意、应时而变;轻视社会化,“社会力量的参与”仅体现在“被购买”,自主生产的服务产品无门进入社区,因而与社会机构对接的规范性差、采购监督力度弱。
建议:
一是转变认识和理念。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政府“购买”式供给应限于“基本”需求,而政府履职首在服务、重在服务。理念上,确认服务对象之主,将产品的决定权交给民众,“惠民”在于自主“选”而非被“配送”;认识社会之能,看到基层文化服务的动力和创造力只能在社会、在市场;纠正服务免费观念,政府和个人都要克服“免单”思维,免费不现实,缺失价格因素也终将伤害服务产品的创新。
二是改变行政做法。服务导向之下,充分尊重社会力量和市场逻辑。一方面,变政府“包揽式”为协同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少“配送”多“配合”,着重支持社会化服务供给及居民社团的文化活动;积极送保障搭平台,社区人员配备要确保对接社会化服务,从管理上呼应其所需,让社会力量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创造。另一方面,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之投入效能。政府购买项目,必须程序规范,运作公正、透明。要强化项目效果评价,尊重服务受众的体验和评议,实行与管理问责及服务机构续签挂钩的第三方评估。
三是拓展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践。引导社会文化服务进入社区,依市场机制提供价格普惠、付费可享的服务,乐见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壮大。要尽力挖掘社区沉淀的公共资源,理清关系、疏通阻碍,助力社会化服务降本,也为解决公共文化存量资源配置低效问题探索机制路径。热情接纳各种新形式文化供给。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细分发展,让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更多需求,也对接文化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