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市开启了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毕节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阔步前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在毕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政协人用心用情谱写出自己的音符。
一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的背后
毕节有950多万户籍人口,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毕节的教育事业发展对全省人口素质的提高举足轻重。
今年8月,织金县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织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这是全县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我有幸参与了起草的全过程。”县政协委员、织金一中校长张小龙说。
这个全过程并不简单,织金县政协领衔推动,整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多年来,织金的整体基础教育水平在毕节市稳居前列,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在全市“挂末”。问题出在哪里?县委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县政协。年初,县政协将助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及重点协商监督计划。
县政协主席王刚决定先去了解教育做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年初,他带队到重庆万州区、合川区调研。
“我们去了一个星期,要求参与调研的同志每天写感悟和收获编成简报。”县政协秘书长张光华说。“比如我们了解到他们集团化办学有紧密型和松散型多种形式,就很受启发。”张小龙说。
回来后,县政协召集了一次讨论会,带着问题到各乡镇中小学调研,进学校跟校长、老师、家长谈,进机关跟相关负责部门谈,最后形成了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
事情至此还没有结束。
这份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提到建议出台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县委再次把领衔任务交给了县政协。
张小龙介绍:“当时我们定了一个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过程的高质量发展,就决定起草1个总方案和5个子方案。”
于是,一个庞大专业的起草组成立了,其中包括县政协教育界别的30多位政协委员,还邀请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师、专家以及教育相关部门同志。在县教育局的一间大会议室,起草组用两个月时间,熟悉各项文件制度、起草、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推动织金教育高质量发展“1+5”实施方案。
作为教育界别召集人,张小龙日前又组织召开界别工作会议就如何推进落实该方案进行讨论、提出建议。张光华介绍,县政协也将把推动落实列入明年的协商监督计划。
小小“阳荷”渐成产业的背后
毕节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经济增速跃入全省第一方阵,这是毕节聚产业强工业,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的成果。
七星关区政协从2022年开始探索实践政协民主协商进企业,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主席袁媛介绍:“比如我们针对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梳理相关部门、委员、企业解决问题的意见,逐条对应提出建议,助推逐步健全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去年,在区政协的推动下,全区推广种植了5000亩阳荷,目前,全区阳荷种植已过万亩。
阳荷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蔬菜,在七星关区燕子口镇雄狮村的阳荷基地,记者见到了最早在毕节地区规模种植阳荷的严光荣,她的企业已有6000亩的种植规模。去年全区推广的5000亩由她提供种子和技术。“农户可以自己卖,也可以由我收购,阳荷不愁卖。”严光荣说,从2009年开始种植阳荷到现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此,她信心满满。
阳荷当年栽种当年产出,3年后可达到盛产期并可持续采收30年,而且果、根、芽都能卖钱。七星关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成名伟2018年就认识了严光荣,并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冷库建设等企业遇到的难题,那时起他就很看好阳荷产业。
经过15年的摸索,严光荣筛选出7个高产品种,3年生产后亩产能达到2000斤。2022年,按当年市场行情推算,种植一亩阳荷3年能实现亩产38720元的纯收入。这一年,成名伟到严光荣的阳荷基地来过十几次,深入调研后形成《关于推动阳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七星关区属于阳荷种植适宜区域,种植阳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根据当前全国阳荷种植情况和全区阳荷种植规模及发展速度,可以把阳荷产业发展成为七星关区特色产业,抢先打造阳荷特色品牌。
很快,区委、区政府采纳报告建议,在2023年推广种植了5000亩阳荷。
目前,严光荣成立的阳荷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毕节市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阳荷新品种选育及引进筛选研究、阳荷关键化学成分鉴定及特色优异基因挖掘研究、药食两用特色蔬菜阳荷规范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保健型阳荷乳酸菌发酵产品研究;同时与贵州大学合作研究阳荷生产种植、产品储存及加工,阳荷酒已有成品。
小小阳荷产业化指日可待,七星关区政协秘书长徐永东说,希望将来能成为具有地理标识的“毕节阳荷”。(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