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将至,冰雪运动将迎来热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在6日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指出,《意见》为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设立了总目标及路线图,充分表明我国将在未来五年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继续落实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的政策导向。
■ “冷资源”向“热动力”加速转化
近年来,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在人民群众旺盛的冰雪消费需求推动下,“尔滨热”“滑雪热”热潮火遍大江南北,发展冰雪经济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
冰雪旅游的火爆也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它不仅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还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场地装备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目前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企业数量也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
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技术突破。特别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
■ 破解冰雪经济发展难点痛点
在此背景下,发展冰雪经济正当其时。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在解读《意见》时指出,这份文件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着重从四方面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
——突出发展竞赛表演产业,提出要对综合性冰雪赛事活动科学开展风险评估、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以此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增加赛事活动的可售票数量,提升群众观赏和参与冰雪赛事活动的体验感;
——夯实冰雪人才队伍,提出依托现有高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
——首次提出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加大对冰雪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评级、授信、审批、贷后服务管理等信贷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提出可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项目用地保障等。
■ 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未来,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我国将按照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在群众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上继续加大供给。开展更多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建设更为便利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积极引导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发展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推动冰雪运动区域间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开展冰雪运动安全教育,制定相关标准,强化安全措施,细化安全责任。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宋奇慧表示,文旅部将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今年将举办2024年“冬日胜景”全国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暨全国“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推出新一批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并引导条件成熟的地方整合雪场资源,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雪季联票和季卡以及各类冰雪消费产品。
在冰雪场地设施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了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由于我国冰雪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在场地设施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彭福伟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中央资金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强冰雪与旅游、休闲、商业等业态的融合,提升冰雪场地设施的服务质量。围绕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区,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要素保障,支持打造冰雪运动高质量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