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全国政协“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专题调研组派小分队在苏州大学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围绕“科艺交融 激发创新——物理与艺术的对话”主题作“科普万里行”专题讲座。
开展“科普万里行”活动,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的生动缩影,目的是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社会大众科学素质作出政协贡献。
“我1984年从苏州大学毕业,今年正值毕业40周年,我们老同学相约要重回母校欢聚一下。”施大宁走进苏州大学,对校园里的各种建筑设施十分熟悉,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来。“这是原来的宿舍楼”“这栋楼原来是体育场”“这栋楼是物理系的教学楼”。
上午9点,学生们排队进入教学楼里的报告厅,聆听这场来自“直系师兄”的科普讲座。
“看见你们青春的面庞,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年代。”施大宁在追忆青春岁月中开始了这场精彩的讲座。整场讲座围绕“物理与艺术的内在联系”“经典时空:观察与描绘自然”“现代时空:思考和理解自然”这三大部分展开,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视角独到、案例丰富、内涵深刻的科普讲座,让广大师生对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科学是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人们意识中情感的共鸣。”施大宁表示,科学与艺术展现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施大宁对乔托、达·芬奇、毕加索、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知名艺术家与物理学家的相关作品与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深入浅出地引导在座师生思考艺术与物理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施大宁表示,艺术表现手段是图像和隐喻,物理表现手段是数学和方程,从传统上而言,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真理,表面上两者是对立的。但是实际上,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均是人类尝试认识真理的手段,二者的内在联系体现在创造力上。“物理学中占有优先地位的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思想与200年前乔托等艺术家发展出的透视原理的思想如出一辙。”“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二者都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融的思维与理念。”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师生代表们围绕“从中西方艺术创作与科学互动交流的图景中展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如何在中国文化中拓宽科学思想,用中国的科学体系来描述世界”等问题与施大宁进行互动交流。
一场科普讲座呈现了物理与艺术的对话,尽显物理之美,展示出科学家和艺术家共有的广博的宇宙情怀。“为善不同,同归于美,科艺交融,智慧同光。”“如果你想超然于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如果你想与这个世界结合,没有比科学更可靠的途径。”施大宁表示,希望学生们能不断提升科艺交融的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