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调查研究

慈善之美 涵养城市“精气神”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11日   第 03 版)

慈善无关贫富,更无大小;贵在于心,更在于行。慈善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与素养、道德、文明相伴共生。

2016年9月1日,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善的新时代。同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在江苏南通建成开馆。

8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

10月16日,馥郁的桂花香与委员们一同在博物馆内流连,跟随现场讲解,时光仿佛也流动起来,一张张老照片带着人们领略人性之美、沐浴博爱之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上个世纪初,先贤张謇在南通相继创办溥善堂、养老院、盲哑学校等慈善公益设施,并致力于改造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善的慈善机构,其厚实的慈善理念与丰富的慈善实践,对南通的城市发展、文化传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在3个多月前,“慈善之城”主题列车在南通地铁2号线易家桥站驶出。当天同步启用的易家桥站慈善之城主题厅内,从张謇创立的育婴堂到现代的“江海志愿者”“磨刀老人”等一批闻名全国的慈善楷模,一幅幅向善、行善、乐善的图片和文字,带领着人们触摸这座城市慈善精神传承发扬的脉络。

“慈善之美,可以涵养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在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市副市长刘洪看来,“慈善之城”主题列车这一创新之举,不仅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慈善文化,还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慈善事业,为城市建设增加了活力、为社会治理增添了能力、为文明进步增强了动力。

“慈善事业关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慈善资金的每一笔善款都来之不易,慈善项目的每一个投向都关乎困难群众的冷暖。”参加本次视察活动的委员们深感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加要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扎实调查研究,深度协商议政,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

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了最新的法律依据,在充满爱心的土地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就一定能够用慈善的力量温暖更多人心,用慈善的情怀传递更多希望,书写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4-11-11 本报记者 赵莹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9831.html 1 慈善之美 涵养城市“精气神” 69,8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