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做好“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项重点任务,体现出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在上述背景下,科技金融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9.5%,高于同期8.8%的各项贷款增速。
在巩富文看来,科技企业的高技术、高成长、强波动、投入周期长的特点,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和监管机构完善配套体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匹配、风险收益不平衡、组织架构不协同、产品服务不完善、政策性金融工具不丰富等问题,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还需要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匹配全周期金融服务,完善专营化组织架构,助力科技金融做大做强。
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巩富文表示,我们要健全符合科技金融特点的政策配套体系,相关部门应根据科技企业技术附加值高、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在价值发现、风险缓释、政策运用、风险容忍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比如,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强化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用,优化科技金融奖补激励和贷款贴息机制,适当降低科技企业信贷资产风险权重,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信贷资产不良容忍度,多措并举创造有利于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同时,构建匹配科技企业周期的金融供给体系。
巩富文告诉记者:“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研究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服务科技企业的长期理念,强化与外部资本的功能互补,优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他指出,特别是要围绕企业成长全过程,形成“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投贷联动开发力度,加强科技信贷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特色产品推广,积极介入科技型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场景,给予科技型企业长期、耐心的金融支持,打通创新体系循环中的堵点,实现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针对金融机构而言,巩富文表示,应打破多条线、多部门、多套标准营销管理与信贷审批的传统作业模式,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服务部门,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在部分科技资源聚集地区推广设立专门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分支机构,完善专营的组织架构,高效甄别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健全符合科技金融发展规律的特有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科技型企业容错免责机制,量身定制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差异化风险偏好策略和信用评价模型,统一授信准入标准,优化信贷审批和增信模式,有效提升科技金融风险把控能力。建立适配科技金融发展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突破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现实障碍,在资源配置、成本利润和风险控制方面倾注更多内部资源,实现政策性金融服务与商业化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更好地运用金融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