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作为教育家,圣陶先生早在1913年就写道一定要“使醇醇诸稚展发神辉”;作为文学家,圣陶先生读了《新青年》就提倡“为人生而文学”。“育人”和“为人生”的这些理念,贯穿了圣陶先生长长的一生,做人有“良知”,为师有情怀,写作有担当……
圣陶先生令我最感动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学而不厌”,终其一生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圣陶先生1914年请顾颉刚帮拟定的《为学程序》,可以说是囊括了我国古代文史哲的全部经典,这是“博览”,读“有字的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圣陶先生1983年写的《从〈扬州园林〉说起》中说:苏州最好最著名的园林拙政园、沧浪亭、怡园、留园、网师园,几乎可以说每棵树、每道廊、每座假山、每个亭子我都背得出来。这同样也是“博览”,读“无字的书”,见天地,见众生。圣陶先生就是这样的注重学习,放开眼睛去看,张开耳朵去听,把学到的文学、哲学、艺术、佛典以及自然科学领域极其渊博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智慧,探索真理、阐释正义,成了自学成才的典范。
二是“诚实”做人,如水至清。圣陶先生说话办事都是出真心,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字字出自至诚,他的思想就像“水”一样清纯透明。与此相对应的是嫉恶如仇。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四川流亡了8年之久的圣陶先生急于东归,想早日与留在上海的亲友们会面,乘飞机、轮船、汽车都得拉关系走后门,或者买高价的黑市票。他老人家不愿意走后门,也不愿意买高价的黑市票,就租了条木船,从重庆顺江而下。一家七个人,上有老母,下有长孙三午,就在这条木船上漂流,途中经历了漏水、撞船、触礁、搁浅乃至船长卷款逃逸等种种磨难,一共走了47天。这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成就自己,必须有所不为。
三是总觉得自己从社会所得太多、为社会奉献太少,因而勤勉工作,精进不懈。1912年3月,圣陶先生刚18岁,当了小学教员。第一次领薪水20个银元时,他心里很不安。在散文《薪工》中,他写到当时的心情说:“这该是我收受的吗?我收受这许多不太僭越吗?”“一切的享受都货真价实,是大众给我的”,而我给大众的也能“货真价实”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圣陶先生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他老人家从初等小学和幼稚园教起,一直教到顶级学府;从初等小学教材编起,一直编到大学教材;从中学年级小报编起,最终成为出版界领军人物,靠的就是这种“总觉得自己从社会所得太多、为社会奉献太少”的自省和自觉,踔厉奋发、驰而不息。作为教育家,圣陶先生在早年就写道一定要“使醇醇诸稚展发神辉”;作为文学家,圣陶先生读了《新青年》就提倡“为人生而文学”。“育人”和“为人生”的这些理念,贯穿了圣陶先生长长的一生,做人有“良知”,为师有情怀,写作有担当,值得我们永远仰止怀念。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