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广西三江侗族花蝶纹破线绣背扇盖帕

周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14日   第 11 版)

刺绣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 二○一六年李惠贞捐赠 中国美术馆藏

这件来自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背扇盖帕采用破线绣的方式,绣出花卉、蝴蝶等纹样。所谓“破线绣”就是将一根丝线破成8至12根,再用皂角水把破出来的丝磨平打光之后进行刺绣。色彩斑斓的绣片按照刺绣的花形剪成小块,连缀到靛蓝色的底布上,形成大大的圆形,象征着侗族人崇敬的太阳。

这件背扇盖帕的捐赠者是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主席李惠贞女士。2016年,她将自己从美国购回的1770件背扇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使大量遗散海外的文物回归祖国。这些背扇来自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制作年代从清晚期到20世纪80年代。如此大规模、高品质的民间美术捐赠,是对国家与人民、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巨大贡献。美丽的背扇不但将西南寨乡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也将所有中华儿女的情感连在了一起。

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在赶集或者从事田间劳作的时候,习惯把幼儿背在背上,这种用于背负幼儿的带子就被称为“背扇”或“背儿带”。背扇的造型大多呈T形,由背扇心、背扇手、背扇脚及背扇盖帕组成。背扇心用于包裹和支撑幼儿背部,一般为50至70厘米见方;背扇脚用于裹住幼儿臀部及双腿,其形制在各地区不尽相同;而长达二三米甚至十余米的背扇手能将婴幼儿紧紧系绑于母亲身后;背扇盖帕则用来遮护幼儿头部免受风雨侵袭。

在西南地区,人们把生育看作头等大事,背扇的制作自然也最用心、最精细。妇女们把从孩童时代就开始练就的织绣本领都施展在背扇之上,有时,一件小小的背扇上能同时出现破线绣、马尾绣、打籽绣、贴布绣、锁绣、挑花绣等近10种复杂的针法。

2024-11-14 周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103.html 1 广西三江侗族花蝶纹破线绣背扇盖帕 70,1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