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结30周年。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将于12月2日至1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这是首次在中东地区举办缔约方大会。在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将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谈判,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全球政策制定,进一步推介中国科学和技术对全球土地退化和干旱韧性监测和恢复的指导意义,体现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将设立“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
我国将首次在境外对“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
本届大会是继《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之后,今年召开的第三个联合国重要环境公约大会,也将为年底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全面系统讨论气候、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奠定基础。
据了解,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将审议《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落实进展、《公约》秘书处核心预算,以及干旱、沙尘暴、土地权属、草原和牧场等议题,促成通过2030年后土地退化恢复全球目标、将受影响国家范围拓展到所有缔约方、推动干旱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等30多项决议。通过部长级对话、高级别对话、技术创新对话、企业论坛、市长论坛等活动凝聚共识,推动谈判。
据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司长黄采艺介绍,大会期间,我国将在大会会场蓝区设立总面积608平方米的“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开展系列边会交流活动。“中国馆”是除东道国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
展览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以图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以“三北”工程为主线展示中国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展示在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产业融合、示范带动、绿富同兴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向世界传递中国防沙治沙的决心和行动。
为世界防沙治沙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特别是自1994年签署《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一系列贡献。30年来,推动《公约》建立了履约审查委员会,制定战略框架和实施目标;推动设立区域履约机制,先后举办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亚非防治荒漠化会议等;并积极倡导全球公众宣传,建议并促成缔约方大会决议。
2017年,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将土地退化“零增长”设为到2030年全球履约目标;通过《鄂尔多斯宣言》,启动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支持企业助力生态恢复和产业融合发展等。
同时,我国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公约》秘书处在华建立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培养和输送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和典型案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合作,成立了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为非洲绿色长城国家提升卫星观测和大数据应用能力提供技术援助等。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李贤介绍说,2019年,该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搭建了网络国际交流平台。截至目前,该局和《公约》秘书处联合举办了5期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培训了54个国家154名国际学员,参与线上学习超过3500人次;协助2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108名国际人士赴宁夏学习荒漠化防治经验。
黄采艺透露,2025年,我国将举办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功实施全球环境基金首个土地退化国家伙伴关系项目,为有关国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