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

大运河杭州段:

古韵今风交织的财富之河、文化之河

本报融媒体记者 廖昕朔 易欣 满达呼 赖仁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廖昕朔 摄

深秋时节,沿着历史悠久的拱宸桥拾级而上,来到位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以下简称“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西岸的桥西文化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古朴的街巷与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瞬间回到那个商贾云集、文化交融的辉煌时期。

文化之河融入百姓生活

沿着街道向前行走大约200米,一块刻有“中国大运河”5个金色大字的花岗岩标志碑映入眼帘,由于游客们的常常触摸,石碑已经变得油光锃亮。

“标志碑不仅是一个打卡点,更是一个能够体现整个中国大运河关系的地方。”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介绍说,当初他在带领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置杭州段标志碑时,有三层考虑:一是从标志碑的视野看拱宸桥,一定得是最佳视野;二是要融入中国大运河的标识;三是要对大运河杭州段的基本情况和所包含的遗产点(段)进行说明。基于此,设计团队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富含创意的标志碑。

据了解,大运河杭州段既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西端起点,是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两大运河体系衔接转换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在两大运河体系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大运河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大运河杭州段共包含11处遗产点(段),分别是杭州塘南段、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萧山—绍兴段5段遗产河道,以及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6个遗产点。

卢远征表示,江南水乡水网密布,船只作为交通工具早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其中的代表,始终发挥着运输功能。如今,大运河不仅承担着运输任务,更成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沿着运河散步或骑行,享受运河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在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副主任陈晔看来,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财富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如今,大运河杭州段仍在发挥着航运功能,并推出了‘运河水上巴士’,共有4条线路,游客乘坐巴士可以欣赏运河沿岸美景、品尝特色美食、游览博物馆,深度体验老杭州生活。此外,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年可承办1200余场文化活动,包括‘大运河国际诗歌节’‘运河拱宸茶集’‘书香守岁’等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将传承大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的生活。”

老街区焕发新生机

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油纸伞、天竺筷……提到杭州,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些具有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

在位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杭州手工艺活态馆,集中展示了竹编、油纸伞、篆刻、剪纸、制陶、打铁等20余项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

卢远征介绍说,手工艺活态馆通过活态展示的方式,游客在此不仅可以观摩大师技艺,还可以与手工艺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沉浸式地感知传统工艺的魅力。

近年来,杭州市以运河为纽带,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与自身城市特色紧密结合,对杭一棉、红雷丝织厂、土特产仓库等工业遗存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与活化再利用,变成了如今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和手工艺活态馆,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群落。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千年运河从兴盛、衰落再到复兴的一个见证。”陈晔表示,在这7.83公顷的历史街区中,不仅保留了近现代工商业的厂房、仓库、商店、船埠、码头,还保留了大量的民居建筑:如沿运河的住家,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80年代的“筒子楼”等,浓缩了各种近现代中国的建筑。不同时代的风貌特色和浓郁的市井氛围在此汇聚,成为杭州市民和游客最爱的文化休闲打卡点之一,与大运河一样,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流动的中华文明,休闲的天堂画卷”。

擦亮千年运河“金名片”

大运河不仅是杭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更是这座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独特魅力所在。

如何擦亮千年运河这张“金名片”,让更多海内外游客看到这颗“世界运河明珠”?

“对于杭州市民而言,大运河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串联起了杭州的历史街区、名镇名村,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在卢远征看来,随着中国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使得大运河杭州段也在世界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在此背景下,大运河杭州段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主题文化。同时,作为浙东运河的西端起点,大运河杭州段还发挥着通江达海的功能,连接了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将杭州的运河特质和文化特征传播至全球。

陈晔建议,一是全面推进国家公园项目建设。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三年提质行动计划(2024-2026年)》《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文件为引领,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二是大力拓展运河文化宣传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窗口单位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商家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艺品牌建设,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文艺作品、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来。策划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非遗等专题报道,通过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大运河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三是持续探索运河文化转化路径。深化省市大运河文化研究机构、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学术交流、考察实践、调研研讨等活动,将理论课题研究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形成共促发展、互利共赢局面。加强大运河与西湖、良渚三大世界遗产联动整合,探索杭州全域旅游的新模式。

“杭州作为数字之城,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性地展示和传播大运河杭州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让世界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杭州运河的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卢远征补充道。

杭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大运河杭州段宛如一条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不仅见证了杭州的兴衰变迁,更孕育了这座城市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风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运河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着杭州的故事,续写着属于杭州的新篇章。

2024-11-29 本报融媒体记者 廖昕朔 易欣 满达呼 赖仁杰 大运河杭州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882.html 1 古韵今风交织的财富之河、文化之河 70,8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