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傅可
“让整座城市处处散发创新的味道。”1月11日上午,南京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开幕会上向委员们发出了“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共绘现代化壮美画卷”的号召。4500余字的讲话中33次出现的“创新”让委员们激情澎湃。
培育“科创森林”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
“新一轮的‘科创森林’要向纵深推进,应以提质增量为导向,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源头培育为重点,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市政协委员吴海瑾表示。
吴海瑾以“五个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树立一个合力培育“高企”的目标,力争两年内“高企”达到万家以上;建设一批“应用型”新型研发机构,力争两年内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或面积的倍增,在技术前沿国家和地区建立一批“离岸孵化器”;设立一个市区联动的“高企”培育库,瞄准科创板做强后备梯队;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高新区,将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作为高新区综合评价重要内容;营造一个保障“高企”创建的环境,“全生命周期”精准育企,实施精准靶向服务。
培育“森林”依靠人才。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市政协委员严震认为:“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成果高效转化机制,使企业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个人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
严震建议,探索由政府补贴企业聘用专业的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人才激励模式的方式方法,并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快速、便捷、高效转化的服务、交易平台或机制,将知识产权的收益和成果转化的效益与科研人员的个人发展挂钩。
“南京要充分发挥区位创新、产业枢纽等特色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活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张敬华说。
“我们将以最优法治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国务院批复成立江北新区时提出了‘法治先行’的要求,这也是自贸区南京片区制度创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市政协委员朱绚凌表示,要全面梳理与自贸区南京片区改革任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牢牢把握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建设契机。推进涉外民商事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法院管辖泛江北区域涉外民商事案件,提升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司法能力。
南京国有企业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双循环中全市国企理应争当排头兵。”市政协委员马健认为,从需求侧看,应以地方法规或政策的形式,对全市国有企业的采购标准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大对国内产品的采购,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安全的重点领域争取尽快实现国内循环全覆盖。市国有金融企业应用好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各项投资基金,加强对双循环供给、需求两端的投入,尤其要对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投入,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内在驱动力。在全世界的创新竞争中,我们要抢抓机遇、赢得优势,要把思想政治引领与激发知识分子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市政协常委汪洁建议,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贡献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
民营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民企创新创业人才的政治引领,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得到充分体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形成党建引领为创新名城建设聚合力、强动力的发展格局。”市政协委员彭江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