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B版:新闻眼

■ 观点

陈萌山说:

●新农民:从“种地”到“管地”

2035年,我们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我们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也必然会大幅提高。农民实现从“种地”到“管地”的转变,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粮食生产不再是低效、贫穷的代名词,粮食产业链延伸将为亿万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

那时候我们的种粮农民应是一种职业、岗位,而不是一种身份、群体的划分。种粮主体收入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将进一步缩小。

●粮食危机仍将长期存在

去年以来,历经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更加全面深切地看到,除了传统影响因素之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异动使得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战略属性越来越强化,世界各国行为不可控的主观影响,对国际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未来的粮食危机,很可能不再因为“天灾”,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人祸”——来自国际间的恐慌和不信任、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其他行业领域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粮食市场陷入混乱。我们必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治理之道

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13390亿斤,再夺丰收,比1978年增长1.2倍。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比1978年增产7182亿斤,占同期世界粮食增量的31.5%。这在历史上和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

我国粮食过去也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要么“两丰两平一欠”、要么“两丰两欠一平”。而今天,我国粮食生产已经稳定地登上了1.3万亿斤的台阶,粮食的波动逐步减小。我国粮食这种长时期、连续保持增产的势头,展现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正在改变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局面,表明我们已经形成与基本国情相符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形势相对接的中国特色粮食治理之道。(朱 婷)

2021-01-21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9.html 1 ■ 观点 62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