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我在老家有个“小院”

徐贻聪

对于家乡,徐贻聪有着深刻的情感。年轻时因工作奔波于世界各地,内心对于家乡的眷恋分毫未减,如今步入耄耋之年,家乡对他更具特殊意义。这里不仅有他的成长轨迹,也保留着他对父母、祖父母等亲人的回忆,是他的大家庭几代人延续发展的见证。我们摘取一些他关于家乡的随笔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同品味一位老人的家乡情怀。

——编者

我在江苏老家有个“小院”,是继承的父母遗产。确切地说,那里是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的共有财产。但因为只有我回来时才会有人居住,故我把它列为“我的小院”,绝对没有独霸的企图。

“小院”在一座楼房底层的旁侧,面积不大,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的首府王营镇的中心地带,在一个社区的角落,周边有学校、医院,当然还有各类商业场所,热闹异常,各种日常需要应有皆有,很为方便,但安然、恬静,具有“闹中取静”的特色,所以我非常喜爱。

父母在世时,居住在底层的两个相连的单元里,小院被他们用来种些菜蔬,还有几棵小树。他们相继走后,小院逐渐少有人来,显得空寂、冷落,还有点凄凉。经我动议,2019年对之稍做整理、装修,让我得以在那里居住了一段时间,并在父母种植菜蔬的地方栽种了一些新的小树苗,形成了新型的“小院”,显现出了另样的生机。我离开后,房屋再度空闲,小院也再度空落。

2020年4月的一天,我再次回到家乡住进“小院”。由于火车时刻的关系,我到家的时间已晚,简单问候在场的家人后,我便上床就寝,时间大约是夜间12点。可能是旅途劳顿,加上情绪放松,醒来时已是早晨7点多。

洗漱中,我的一个妹妹已经将早餐放到桌上,是鸡汤面和家乡的小菜。我拍照发给几个亲朋好友后,引来的是“真棒”“馋人”之类的赞许和羡慕,我自己当然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早饭尚未结束,我的另外几个妹妹和外甥闻讯相继赶来,还各自提着各种新鲜蔬菜、果品。相互亲切地捶打以后,闲叙起别后的情思和家长里短,家庭氛围自然显现,不时有笑声冲向室外。其间,我的一个外甥在他两个姨妈帮助下烹制着他们带来的菜品,以作午餐,10来种丰盛的菜肴很快摆满了父母曾经使用过的方桌。推杯换盏,在离情别绪中唤起种种情感,欢笑声,叹息声,不时起伏。

我有午睡的习惯,加上年老,精神不济,午饭刚结束便卧床休息了。待睁开双眼,外甥、外甥女和他们的配偶、孩子已经在客厅久候,带来一阵新的快乐和欢笑。他们还带来多种下酒冷荤、小菜,邀我与他们共饮,一起品尝父母喜爱的豆浆粥和韭菜盒子,又一阵酣畅淋漓的欢乐不期而至,让我兴奋异常。

空漠的小院再度声响鼎沸,生机盎然。对此,我当然高兴,还很感欣慰和自豪,因为是我竭力主张将父母的故居和“小院”按原样保留。当然,弟妹们的赞许和具体操作才是关键成因。

“小院”里的十几种花木多已存活并生机盎然,但经我的一个妹妹整理、除草后略显空荡。我便又去更换、补充了几种小树苗,包括小型的杏树、松树、茉莉、夜来香等,还把父母走后自己长出来的香椿树挪换了位置,使“小院”看起来更为有序、顺眼。

“小院”的再现生机,不仅给我带来快乐,还给了我不少新的启示。

人常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但是,按照自然规律,父母不可能始终与我们同在。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他们的生活痕迹,依然可以作为“家”来看待,给我们以感恩的思绪和环境。我在“小院”取得的经验,就是一种很好的例证。

家人的亲情是自然、自发存在的,但也需要不时、精心的培育。我的“小院”,或者我们的“小院”,很明显地成了培育这种亲情的基地,而且效果倍增,无须做任何添加。

在“小院”里随心所欲地规划、布置、调整,应该是一种心境的陶冶,有助于寻得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不褆是自我陶醉的源泉。

我的“小院”不大,更不深,但可以让思想在生机涌现的里面如同脱缰野马,无限制地奔跑、延伸,想象世界,构思未来,得到极大的快乐。

经常来“小院”,是我的永恒意愿。

(写于2020年4月19日)

2021-02-01 徐贻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59.html 1 我在老家有个“小院” 1,1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