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视频过年

▲春天的脚步 常荣军 摄

常荣军

对远离父母、故乡,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来说,家是一辈子的牵挂,回家过年,是一年的牵挂。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年当中,天大地大,回家过年最大。走千山万水,回家路最美。

古人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在成都上大学4年,之后在北京工作近40年,没回昆明家中同父母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特别是实施春节长假以来,回家过年已成为我们家的惯例和“家规”。弟弟妹妹与父母同城而居,只有我们这一家在外地。在老人看来,只要我们这家人不回去,这个年就过得不完整,似乎过去的一年没结束,新的一年还没开始。

从阳历新年开始,老母亲在电话中经常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早点儿回来?真是情殷殷、意切切。而我们的回答,由能早点儿回去一定早回去,到争取回去,再到今年回不去了。在电话声中可以感到,老母亲在回答“听国家的安排吧”的话音后面,有情绪的变化和失落。

去年春节,对武汉等地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而封城,我们虽然身在其外,但举国关注、关心和支持,人人同气连枝,感同身受。今年,大江南北、五湖四海许许多多的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适应社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需要,将个人自觉转化为集体意识,就地过年了。就地过年,当然是世界最终完全彻底战胜病毒的中国贡献之一,是我们享受更为美好明天的代价,也是我们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执行力的一个体现。就地过年,在不寻常的要求中包含着不寻常的期待,在不得已的选择中蕴藏着更美好的希冀。

女儿到国外求学深造后,和女婿在外工作,春节很难回国。往年春节我们回昆明,是一家三代两处过年。今年最为特殊,是三代人一个年三地过。前年,老父亲在春节后,以90岁高龄离我们而去。今年,我们回不去了,要说过年的不完整,今年就更不完整了。为营造过年的气氛,我们早早同弟弟妹妹、女儿女婿讲好,届时,视频过年。

除夕下午,通过视频通话,看到精神健旺的老母亲擀着饺子皮儿,弟弟妹妹们包饺子,心中十分宽慰。年夜饭开餐了,通过视频,我们给老人拜年,给老人敬杯水酒,给弟弟妹妹和她们的爱人、后辈们讲讲祝福、问候的话,共同干一杯。虽然隔着荧屏,但仪式依规如旧,即时即刻,陶然自得,福缘相造,但温情也能触手可及。女儿女婿在国外有时差,但他们心劲儿不差,也同我们同频过年。视频过年,将三地的节,过成一样的年,将三代人的年过成一样的节,一样浓浓的亲情。团圆当然更好,不得已而人分三地,但三地的人用一样的心情过一样的年,也别有一番新感觉。人在千里外,心已是团圆。

往年春节,三代人十几口子都集中在父母家中,都要时过子时,放完鞭炮方才各回各家。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就在一大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觥筹交错、天伦之乐中,在电视荧屏上热热闹闹地播放着。第二天问起春晚节目如何,竟然说不出一个完整的节目来。其实在我看来,春晚就是为难以与家人团聚的漂泊者准备的年夜大菜、文艺大餐,对团聚在一起的人来说,主要是作料、点缀,烘托气氛而已。今年年三十,在视频拜年、祝福之后,坐下来,捧着一杯老茶,静静地看后半程春晚了。

说是静静地看春晚,实际心思却不时地飘移着。飘移出来想得较多的一个问题:过年是什么?过去、现在、将来,过年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

过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绵延几千年,亘古不变的是浓浓的家庭观念、亲情汇集,是亲人之间的关心与爱的集中感知与抚慰,是周遭安稳,了无烦扰,“此中有至乐存焉”的乐呵。唯有如此,才值得一年的等待,一年的牵挂。不可否认,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有的形式与内容也在悄悄地变化之中。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变小了,这是就世界而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八纵八横”铁路网、机场遍布,这是就中国而言。信息化、5G时代,虽千山远隔,真实的镜像却可以即时即刻地如在眼前。家人、亲友之间生活、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半径有了很大的变化。根生土长、乡田同井、出入相友,成为遥远的牧歌,聚少离多成为常态。孩提时,过年意味着穿新衣、吃好东西。现在,早已不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按过去的消费水平,现在的吃穿用度可说是“度日如年”,“度日胜年”了。在时光的变幻中,不乏让人感慨的,是“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往年除夕夜的鞭炮,开始是父母同我们一起放,后来是父母在阳台上看着我们放,再后来,只有母亲在家人陪同下,在阳台看着我们放。人事有代谢,总是免不了的,总是令人唏嘘。

时代如此,生活亦如此。不变是暂时的、相对的,变是经常发生着的,也是永恒的。有些变化,希望也好,被动也好,不得已也好,都在发生中。

过年,过的是团圆,团圆才有年味儿,才有温馨。只要心念在,隔山隔水,视频团圆,也有年味儿,也有温馨。庚子年的年,辛丑年的年,三代人分三地的视频过年,都充满了别样的情怀,将成为独特的记忆。

如果说,回家团聚,是对“星光不负赶路人”的注释,那么,就地过年,则是对“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期待。相信明年的年,一定会更好。

(作者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21-02-20 常荣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75.html 1 视频过年 1,8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