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朕 本报记者 吕东浩
“县级公立医院‘强’,对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政协委员、普兰店区政协主席王继晓在今年市政协全会上提交提案,指出当前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呼吁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补助机制,让县级公立医院真正“强”起来。
就多年来县级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缺乏政策扶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投入少、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王继晓举例说,目前普兰店区仅有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市二级重点学科5个、区级重点学科4个。据统计,大连市北部3个县(市)区医保患者县域外就诊率达到35%左右,距国家医改要求的“90%病人不出县”目标差距较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和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型人才配备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王继晓调研了解到,普兰店区5所公立医院应核定编制数2295人,实际配备1168人;19所乡镇卫生院应核定编制692人,实际配备329人。上述缺额人员只能以合同制人员来补充,数量多达1023人。在人才结构方面,专家型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凤毛麟角,现全部乡镇卫生院配备的329人中,拥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者仅有6人。
王继晓提到,自去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县级公立医院运行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患者就诊量、住院量、医疗业务收入等指标下滑明显,医院运营发展越来越困难。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还需投入资金购置相关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及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改造等,负担进一步加重。
“鉴于目前县级公立医院运行难问题比较突出,如何维护其健康运转、落实县域医改任务、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此,王继晓建议:
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应建立科学的县级公立医院经常性补助标准和补助机制,把县(市)区二级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经常性投入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市政府实绩考核范围;市级财政部门给予经济条件落后地区适当比例补助,真正使“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强县、活乡、稳村”及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医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配齐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吸引机制,将重点学科、专家型人才重点向基层倾斜。建立公立医院疫情应急防控补助办法,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审计评估,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停诊或部分停诊造成收支亏损的县级公立医院追加预算予以补助,对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县级公立医院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助力县级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