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韦震玲
3月7日上午,我站在人民大会堂神圣庄严的主席台上,作了题为《摆脱贫困 共圆梦想》的大会发言。
甫一落座,旁边的马永生委员就亲切地对我说:“您的发言很好,很感人!”
大会发言会议刚刚结束,很多委员专程过来询问我家乡的情况,有位不认识的委员还跑来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听您的发言,我很激动,一直在流泪,中国共产党不容易,祖国太伟大……”还有熟悉的委员跟我说:“棒,普通话很标准!”“你害我哭掉了假睫毛……”走出人民大会堂去广场的路上,身边经过一些委员,大家看到我就说:“看呀,这就是刚才发言的那位毛南族委员!”然后就是一张又一张的合影留念。有的企业家委员还加了我微信,希望今后能到我们毛南山乡看看,我也立即发出了欢迎大家到我们毛南山乡投资发展的邀请……
在我上台发言前,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杨小波鼓励我说:“别紧张,讲好家乡故事,发出毛南好声音!”此时此刻,我觉得,这个好声音我发出来了!家乡的人们在微信朋友圈为我的表现点赞,同学、朋友、老师、同事纷纷给我发来讯息,“毛南”这个词汇一下子让更多的人认知和熟悉,一篇不到1400字的发言带来的震动和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短短几分钟高光时刻的背后,实际上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支持和努力,没有任何镁光灯下的闪亮是轻而易举的。
我的发言稿是在农历新年前提交给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遴选的,大到方向结构,小到一字一词,专委会的同志给了我认真细致的指导,前前后后修改了近20次。
在最后接近定稿报批的时候,需要将2241字的稿件浓缩到1400字以内,时间只有一个晚上,我改来改去怎么也弄不好,杨小波副主任不顾事务繁忙亲自操刀,字斟句酌连夜改稿,熬到半夜两点才感到满意。
定稿后,新问题又来了。我一口不清晰的“广西普通话”,加上小学生式的朗读模式,让大家对发言效果感到担心。没见过大场面的我,对登台上场也是心里发怵。
距上会发言只有3天了。杨小波副主任紧急请来了在政协大会上播音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刘静和杨波两位老师,他们就在友谊宾馆驻地现场对我指导,一节一节推敲,一字一句指点,一遍一遍练习,引导我要在章节里讲出故事,字句间念出情感。
最后,我原来的“朗诵表演”,终于变成了“娓娓道来”。能在大会上讲述好毛南族故事,传达好毛南族好声音的信心和决心,在我心中慢慢坚定。临上场的那一刻,我已经不再怕了,期待和渴望已经超过了紧张……
大会发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更不是即兴发挥,而是政协委员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后的思想成果,是有备而来厚积薄发的情感结晶。
付出总有回报,一切顺理成章。站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前的发言席上,我终于发出了毛南族的好声音——这是毛南族人民对党和祖国感恩的心声,我愿意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发出、传递更多这样的好声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