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协商

渝东生态明珠

——重庆市巫山县

2020年巫山脆李采摘季开园仪式

神女峰

中国李乡 三峡花海

巫山因江而生、因江而起,也因江而美、因江而兴。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距今2297年,辖区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总人口65万。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渝东门户、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五县:文化名县。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最早的亚洲人类,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文化代表。巫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三峡文化交相辉映。流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名诗名赋6000余首。旅游强县。可观“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可探“千年古镇,万年文明”,是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着力打造由2个5A和一批4A精品景区集群支撑的“神女恋城·红叶巫山”。移民大县。属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县城整体搬迁,移民8.66万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是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本轮脱贫攻坚有贫困村1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569户89615人,有市级深度贫困镇1个。2018年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十三五”生态发展结硕果

“十三五”时期是巫山县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5年,是从转型到融合、从蓄势到突破、从贫困到小康的5年。5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十项行动计划”,推动巫山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富裕、宜居、生态、魅力、幸福渝东门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听取了巫山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巫山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120个贫困村、2.46万户8.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下庄精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引领巫峡儿女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为主的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脆李品牌价值达到19.28亿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步伐铿锵。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巫山机场建成通航,“两巫”“奉巫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加快推进,一个由机场、高铁、长江黄金水道、4条高速公路、8条旅游交通大环线组成的渝东门户“水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形成。巫山县城正在变大、变美,乡村正在变富、变靓,荣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听取巫山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充分考虑巫山县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今后5年,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加快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在重庆发挥“三个作用”中展现巫山担当、作出巫山贡献、谱写巫山篇章。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为样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更好展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之美。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决扛起守护长江“母亲河”的使命和重任,联动上下游、协调左右岸,合力将三峡库区建设成牢不可破的生态“屏障区”、美轮美奂的靓丽“风景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做出示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做靓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做优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做特生态康养,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做活生态工业,打造特色资源能源绿色利用试验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美丽经济等,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内陆开放高地渝东门户辐射全国。由机场、高铁、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和旅游交通大环线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巫山地处重庆主城、成都、西安和武汉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带动周边面向全国的辐射力全面提升,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坚持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在“东西南北联通、水陆空铁联运、区域物流联营”上多管齐下,加快构建外联内畅、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区位优势形成和发展动能升级。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近悦远来。协同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和山清水秀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奋力打造教育强县,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巫山行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下庄精神”引领时代风尚,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加强,人文内涵更加丰富,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名县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加快建设文化名县。

——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平安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展望2035年,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践取得重大成果,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大幅跃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渝东门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等事业迈上新台阶,文化名县、教育强县、体育强县和健康巫山基本建成,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到那时,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实现有机统一,一个有形象、有特色、有气派的现代化新巫山将在三峡库区绿色崛起。

2021-03-08 ——重庆市巫山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98.html 1 渝东生态明珠 2,8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