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犇向新征程·发言摘登

陈薇委员:

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健康。”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健康。这次我们团队能把全世界新冠疫苗第一针打在武汉,能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71个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结果,能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和多国应急使用许可,都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

“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从近年来的科研实践和这次抗疫应急科研攻关,以及参加全国政协“健康中国”“创新中国”委员读书活动中,我感到要推动规划所提出的目标落到实处,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如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不足、研究力量分散,长效性支持机制不健全、基础研究不稳定,条件设施不完善、快速响应体系不健全等。

为此,提四点建议:

一、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在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重大前沿领域系统性地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建立核心技术团队“白名单”,国家长期稳定投入。

二、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十四五”期间将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议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紧扣国家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梳理“卡脖子”技术和“长板”技术,开展跨军地、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

三、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手段,进一步厘清病毒起源、动物宿主和致病机制,深入分析病毒变异对现有防控措施的影响,未雨绸缪,开展针对重要变异毒株的疫苗、核酸和抗体检测试剂等预研,必要时及时更新换代。

四、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创新生态,在项目攻关、平台建设和人才计划中,加大对长期坐“冷板凳”从事科研和基础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队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青年才俊淡泊名利、勇于创新,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发挥科技创新应有的支撑力量!

2021-03-08 陈薇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08.html 1 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2,9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