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犇向新征程·评论

夯实养老金应对老龄化

本报特邀评论员 郑秉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将产生深刻、重大影响,养老金制度将首当其冲。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金制度出现收不抵支是必然趋势。根据我们预测,2035至2050年,各年收支缺口当期值简单加总将高达87万亿元。换言之,2019年我国养老金支出占GDP的5%,到2050年将高达8.9%,届时将高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必将为财政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拖累。

老龄化是我国21世纪的“百年之虑”,而夯实养老金制度是百年大计。为应对这“百年之虑”,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金改革,2019年底中央颁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归纳起来,这些文件和讲话的核心思想就是夯实养老金资产,即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这就是近来中央改革养老金的战略部署与制度目标。

中央的决定非常及时。根据“艾伦条件”,当生物收益率(即社平工资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大于利率时,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更有效率,反之则应采取基金积累制。据预测,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生物收益率将逐渐下降,2021-2035年为5.6%,2035-2050年为3.6%,说明随着“十四五”期末有可能迎来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建立资产型养老金体系的条件将逐渐成熟。

“十四五”期间,我国应启动资产型养老金改革顶层设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支柱养老金制度要加强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个问题提出十几年了,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挂名不缴费的人从10年前的10%增加到现在的20%,很少有人像公积金那样按照实际收入进行缴费。应该将企业缴费划出8%进入到个人账户,与个人缴费8%形成1:1的配比,从而扩大到16%,以增强缴费激励性,这是做大第一支柱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

要建立起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建立16年了,但覆盖面只有2700万人,资产规模仅为2万亿元;第三支柱正在试点之中,只有几万人,保费收入只有几亿元,可忽略不计。未来应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加快税改,适时实施资本利得税,否则,水位低的90万亿元居民储蓄不可能流向水位高的、个税递延的养老金账户。让仅占GDP的2.5%的基金规模尽快像发达国家那样超过GDP的规模。

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主要发达经济体没有战略储备基金,2001年建立的“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但目前只够支付全国5个月的养老金,规模太小。未来应从外汇储备中划出5000亿美元充实“全国社保基金”。

我们应尽快彻底改变和扭转目前GDP大国和养老金小国的严重失衡状态,既要做GDP大国,还要做养老金大国。养老金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长期资本:它可改善资本市场的结构,扩大机构投资者比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扩大股权资金的规模,有助于技术创新,有助于畅通双循环。

未来,只有资产型的养老金体系,才是应对老龄化这个“百年之虑”的“百年大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2021-03-09 郑秉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67.html 1 夯实养老金应对老龄化 2,96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