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朱鼎健委员:

分级授课 让体育成为兴趣而非负担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近些年,城市青少年肥胖比例明显增加,由于运动时间过少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应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从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方面出发,让体育成为青少年伴随终身的兴趣而不是负担,让运动成为国民终身受益的生活习惯。

朱鼎健了解到,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体育课,高中每周2课时体育课,这些课时仅能基本满足最基础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特长培养还难以保障。

“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依据体育教学大纲制定出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然后统一实施教学内容、进度以及相关组织形式。”朱鼎健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主体情况差异,学生特长没有得到发挥,统一化的教学也会让学生感觉“被运动”,从而丧失体育运动本身的乐趣。

朱鼎健建议,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应突破田径传统项目,实现项目多元化,与此同时,建议中小学体育课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能、体质和特长状况,分为不同的体育级别,跨班级甚至跨年级上课,而无须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按班上课的方式,把统一化的体育课堂转变成有趣多元、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兴趣课堂。

在体育课的中考模式上,他建议在更多地区推广和全面采取“七选一”“八选二”等多选项体育考试方式,游泳、踢毽球、武术、体操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均可出现在中考的体育项目中,令体育考试也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

要有序推进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仅靠学校的体育课程还远远不够,朱鼎健表示,学校应将课外体育教学纳入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大纲,与课外培训机构、体校乃至专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共同筹划,大力推动学生参与周末体育和下午4点半体育课堂,并由此搭建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专业竞赛等在内的多层次体育教学体系。在做好校内日常体育教育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性体育培训及赛事,让体育运动成为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良好生活习惯。

2021-03-19 刘圆圆 朱鼎健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8.html 1 分级授课 让体育成为兴趣而非负担 3,7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