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沈瑾委员:

冬奥会场馆 应非“一时”之馆

本报记者 林仪

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这对于发展中国的滑雪运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举办冬奥会需要投入使用大量场馆,其赛后可持续利用,历来是主办城市面临的极富挑战的难题。

“这些雪上项目在我们国家的普及度不高,尤其是高山滑雪、雪车雪橇、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滑雪等项目在我国均为小众项目,群众基础薄弱,且场馆群占地面积大,场馆运行要求相对严格,因此这些场馆的赛后利用难度非常大。”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表示,以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以下简称“奥体公园”)为例,冬奥会场馆及设施赛后利用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都很明显。

一方面,冬奥会的筹办将为该区域带来包括冰雪运动场地、服务设施、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奠定其作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最著名的滑雪度假胜地的地位。另一方面,奥体公园也面临着场馆运营成功经验不足、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足等挑战。

为此,沈瑾提出,2022年冬奥会后保留的主要竞赛场馆,可继续用于举办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赛事以及专业运动队伍的训练。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奥运场馆成功运作经验,开展以冬季体育项目为主的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运动医学、康复疗养、体育教育培训、旅游观光、住宿餐饮、国际会议、冬夏令营等多种经营项目,同时考虑其他季节的持续性和多样化经营项目,实现竞赛场馆可持续运行。

同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沈瑾建议对未来业主的构成做出方向性指引并加以约束,探讨一种符合国情的场馆赛后利用模式。例如业主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场馆运营经验且有长期经营目标,并能提早规划出详尽的场馆赛后利用方案等,而不是靠地产模式获取短期利益的平衡。建议可考虑联合国家相关体育协会、体育院校、运动培训机构和医学机构、私人公司等多方面资源,共同探索多元融资与业主构成的模式,推进市场化运作。

2021-03-19 林仪 沈瑾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41.html 1 冬奥会场馆 应非“一时”之馆 3,7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