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茶区“亮剑” 谁与争锋

18个主要产茶省,4000多万亩茶园面积,2000多亿元干毛茶年总产值,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茶叶盘子有多大,茶区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就有多激烈。在产区头衔、茶叶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下,如何精准定位,打出最亮的牌,创造最大的记忆点,成为了不少茶区内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的角度。

“做最干净的有机茶,是贵州茶产业的金字招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首先“亮剑”,想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这是中国茶界的梦想,也是贵州作为后来者的梦想。

“贵州有700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园规模居全国第一,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贵州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虽然说近些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其产量大、产值低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孟平红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塑造贵州茶叶的品牌形象,将贵州茶打造成被全国乃至全球饮茶人认可的最干净的(绿色无污染)有机茶。

“为此,我们要加强有机茶认证管理工作,从茶叶的农残、重金属管控,再到茶厂的清洁化、自动化,过程一定要按照食品安全规范来生产。”孟平红同时建议国家和贵州省有关部门要联合协作,支持由云上贵州为主体建立“贵州茶产业发展主题数据库及信息化中心”,将各个地方龙头茶企业纳入监管,并邀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为平台监管和服务,加强对生态茶产业作业标准和规范、茶产业大数据、现代化农业设施、茶园耕种管收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土地资源、气象监测、土壤肥力等数据整合,实现产品从茶园到茶杯的可溯源,推动和加强有机茶认证管理工作,让“干净茶”数据可视化。

“我们要善接势能,把握机遇,打造世界茶叶的‘云茶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则表示,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云南省最有资源基础、最有发展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生态产业。但在当前全国乃至全球茶叶产能过剩、产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云茶品牌的塑造之路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这个来之不易的科学结论,目前尚未充分发挥和利用。

田静认为,云南应该把握好今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迪拜世界博览会举办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通过世界“茶树原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塑造,以原产地形象推进多茶类并举发展,在世界级平台、用世界性通用语言解读“云茶”内涵。

“一方面擦亮‘云南·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将云南打造成中国‘茶叶新势力’、‘新饮茶时代’的策源地。在讲好‘云南·世界最好的茶源’的故事同时,推动形成世界茶叶的‘云茶现象’。”田静说。

虽然身在销区,但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仍认为,不产茶的澳门,同样可以在茶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中大有作为。如在澳门建设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将澳门打造成中国茶叶高质量再出海的桥头堡,真正做到“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澳门一直都是中西茶叶贸易的重镇。公元1610年,由水路运往欧洲的航船从澳门起航,带着中国茶漂洋过海、销往西方。可以说,澳门在中国茶叶、茶文化的传播史、贸易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何敬麟建议,以澳门高端消费市场和国际化平台为基础,从消费端入手,可以构建全新的“国际茶叶质量溯源体系”“国际茶叶产品质量认证平台”和“国际茶叶信用体系”,尤其要善用诸如世界博览会等国际性综合展示平台和时机,统筹整合,对接国内高质量茶叶资源和国际高端市场需求,积极引领中国茶叶高质量再出海。

(本刊综合)

2021-03-19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46.html 1 茶区“亮剑” 谁与争锋 3,7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