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素手烹茶,谈文论艺

《素手烹茶》

叶小纲/口述 本报记者 张丽/整理

“青年时代做过著书的梦,一恍40余年,身日未闲,年轮渐枯,方印得小书一册。文学门扉,似乎比音乐更难撬开。思想是坦荡的隐私,告知天下无妨,若文字寒伧,本不应拿来现世。音乐创作肇始,绝尘半世,狂歌惊壑,恐世人嗤迷,倏茫然四顾,鹄立躬亲,素手烹出清茶一盏。”

每天读书的习惯,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想,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说写一本书,作一个曲,或者成为一名工程师,成为一名战斗英雄。我小时候家里书很多。父亲外语很好,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到文怀沙先生的《屈原九歌今译》再到一部部外国小说,家里有很多中外古今名著。虽然当时看不太懂,但父亲高深的学问、母亲每天读书的习惯,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素手烹茶》的题头是:献给我的父母。这也是学习了世界上很多作家写书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是让书更加走近人心的一个通途。

我成长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想要学习音乐并不容易。当时就想,如果将来搞不了音乐,能不能成为一名作家?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我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因为音乐创作任务繁重,同时还要肩负起教书的职责,写书的事情就暂且搁置下来了。等到后来通信手段发达,开始有了微信公众号,我开始想要重拾青年时的梦,开始一篇篇写文章,时至今日出版此书,也是水到渠成。

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年轻的音乐家是中国音乐的未来。今天他们如何,将来中国音乐就会如何。作为一名教师,注重青年音乐家的培养和扶持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对他们很严格,希望他们在技术上无懈可击,社会观点上朝前看、正能量,学术研究上专注。最终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给中国音乐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我还要求他们要熟悉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不熟悉本民族音乐语言是中国当代青年音乐工作者的一个弱项。有人说我写音乐不费劲,其实是因为我的音乐语言是多年攒下来的,是厚积薄发。中国音乐是有特殊语境的,从小习惯了这种语境,创作出来的音乐才有可能比较容易融入社会,被大众接受的程度高一些。如果从小学的或者长大懂事开始学的都是西方音乐,缺少本民族音乐素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新鲜一时,但终究会被打入“冷宫”。好作品能留下来,不好的作品真的留不下,这都是需要历史与人民来检验的,无法作弊。因此,我还是希望年轻的音乐人能够刻苦钻研、认真体会,多在民族音乐领域下点功夫。不熟悉本民族音乐语言,就很难写出来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好作品。做好音乐没有太多的捷径要走,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说,这个时代是百年不遇的,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能不能把握好机会,让自己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芒,让自己的作品能够真正留下来,需要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的努力。我要做的就是,创作精品佳作,推广音乐原创,团结、引领音乐工作者。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这就需要我们眼界一定要宽,心胸一定要包容,站得高才能真正看得远,才能做出更多的事情。

回顾自己的音乐创作历程,名山大川写了,植物写了,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中国文化也写了。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不管是从题材创作上,还是从一名音乐工作者的担当使命上,我都需要创作更多歌颂党、歌颂人民的音乐作品。我正在创作一部关于英雄诗篇的交响乐。有很多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创作出了很多文采飞扬、饱含爱国情怀的诗篇,我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篇谱上曲子,改编成一部交响乐作品。这部交响乐作品中,有李大钊、陈毅、雷锋的诗,也有钟南山、黄文秀的话,力求做到兼顾可听性、群众性以及学术性。此次创作的难度非常大,但我觉得非常亢奋,因为我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但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

2021-03-27 叶小纲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74.html 1 素手烹茶,谈文论艺 4,1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