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观点集萃

重视加强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扶持和引导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群众性健身活动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广场舞、健步走等群众性体育活动遍及城乡各地,热度持续不减,但至今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不利于群众性健身活动在更大范围的普及和提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团体机构,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扶持和引导。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工作。体育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应当把组织开展好群众性健身活动作为体育为民服务、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工作职责和议事日程。有计划地组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是进行科学整理规范。参照当年对太极拳等项目进行整理规范、进而推广的做法,组织有关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基层群众性健身活动骨干分子一起,对那些影响广泛的健身活动项目进行科学整理规范,推出多套群众乐于参加、可供选择的健身活动项目,促进群众性健身活动更加广泛的普及开来,不断提高科学性、审美性和有效性。

三是组织开展竞赛评比。开展竞赛评比活动,是推动体育健身活动普及和提高的有效措施。体育相关部门和社团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健身项目的比赛,也可以支持资助群众性健身团体组织开展竞赛评比活动。通过竞赛评比,发现和培养骨干力量,提高活动项目的整体水平。

四是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性健身活动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典型人、典型事、典型经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各类新闻媒体,应当注意发现和宣传群众性健身活动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中国,人人有责”“全民健身、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

——全国政协常委吴昌德

高校要为激发全民健身活力贡献力量

行进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高校不能缺席,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提供学科支撑。发挥学科专业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作用,建好建强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人文体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重大问题特别是适合国民体质与健身特点需求的科研攻关,发挥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高度重视体育智库建设,创造条件支持和协助智库专家开展研究,构建畅通、高效和沟通联系和成果转化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利用智库的外脑作用,为全民健身作贡献。

为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提供人才支撑。将大学生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把体育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加强服务全民健身的专门人才培养,设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全民健身人才课程、教材、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加强体教融合,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

为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提供文化支撑。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师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校园文化与校园风尚。发挥高校在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为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提供服务支撑。高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举办健康、健身知识讲座培训,提供全民健身方案指导、大众体质监测等服务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丰富社区体育生活,弘扬传递体育精神。尤其是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对大学生开展体育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等,鼓励并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和社会体育志愿服务,将全民健身和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共建、共治和共享,通过联络、动员、组织体育健身活动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政文

整理:刘喜梅 王天奡 陈晶

2021-04-28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96.html 1 观点集萃 5,7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