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丽萍
“采花毛尖”“红和祥”,提到这些茶叶名牌产品,人们便会想到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是这个全国深度贫困县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如今,这里除茶叶外,五峰中蜂和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模式和经验,也赢得了国家、省有关领导、专家和业界好评。这其中,不得不提及这位绰号“文蜂子”的宜昌市政协委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文牧。
2015年6月起,文牧担任五峰县政协主席。适逢国家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之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整体推进产业扶贫,就是文牧工作中思考、酝酿、谋划最重要的事情。
文牧人如其名,花白的头发,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慈眉善目,毫无官架子,初见印象像极了一位专家教授。
回顾担任政协主席的这几年,文牧说:“政协主席的使命、共抓扶贫的责任促使我迅速行动,发动主席会议成员,选定在五峰具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的茶叶、中蜂、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组成工作专班,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全面调研,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县委采纳政协建议,2015年起步发展中蜂产业,2018年加大力度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决定由我担任中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经过5年的发展实践,2019年县委确立‘一茶两中’(即茶叶、中蜂、中药材)的特色产业战略布局。”
寥寥几句话,背后的故事却并不简单。选好产业不容易,发展产业更不能“一天起头,两天散伙”,“探讨中蜂产业发展”成了县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主题。文牧开始带队一边调研市场,了解蜂产品的供给结构和发展空间;一边沉下乡村了解农民的期盼。
2015年,县政协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发展中蜂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专题建议,并提交县委、县政府。次年,五峰县把中蜂产业作为继茶叶之后的特色优势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针对不同贫困人群开发出5种扶贫模式,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中蜂产业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
作为中蜂产业领导小组组长,为了给蜂农最科学的指导,文牧坚持订阅蜂业杂志,学习蜂业技术,并将在各地考察所得的知识传授给蜂农。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文牧成了懂“蜂言蜂语”的专家,今年已为蜂农授课2000余人次。有些蜂农直接给文牧打电话,咨询养蜂技术。
醉心养蜂的文牧,整天嘴里念着五峰产业化养蜂经,心里挂着贫困户脱贫致富经。家人打趣地说:“不要蜂子没养好,自己倒变成了疯子。”自此,“文蜂子”的雅号传叫开。
“我印象深刻的有个长乐坪镇桥坪村。记得2015年第一次去调研,发现少数农民开始采挖野生七叶一枝花、竹节参等野生名贵中药材,让我看到了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渴求与困惑。随后我带领农业科技界的委员去实地培训和指导,组织大家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请省里专家到村到户指导,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并结合养殖中华蜜蜂,探索实践‘林药蜂’生态栽培、种养结合、融合发展模式,受到当地群众积极响应和业内专家肯定。如今,全村331户有310户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现在,这个村已发展成为湖北省有名的高山中药材特色产业专业村,全县类似的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也正在你追我赶。”
5年来,文牧的工作日每年都超过了300天,车每年跑3万公里以上,一年穿坏两双鞋是平常事,早上七八点出发、夜晚十一二点回家也是常态。
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效显著,2019年11月10日,县委召开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办公会,决定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出台8个专项政策支持全县中药材产业做优做大做强。2019年底,五峰通过国家扶贫验收。据统计,2020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35.6万亩,产量达3万多吨,综合产值9亿元。
全县农民发展中蜂、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中蜂、中药材农民合作社不断壮大,产地初加工企业不断发育。中药材产业占全县贫困户总收入的48%。全县有近万户发展中蜂10.2万群,户均实现产业增收3000元以上;有6395个贫困户发展中药材1.9万余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文牧说:“在多年扶贫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扶贫的重点在产业,产业扶贫的关键要靠‘能人’。”
5年来,茶叶、中蜂、中药材产业界的“能人”,先后有10多人被吸纳进政协组织,成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扶贫的领军人物。作为基层政协主席,文牧以政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现和培养“能人”,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