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记者手记

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王晨霞 本报记者 陈小艳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支撑了当今世界物质资料生产中,从生产驱动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转变。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正是山东省青岛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部、山东省率先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和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双重机遇下,青岛电子学校在办学定位中找准了“主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参与青岛国际职教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也正是“职教高地建设”的要义所在。

每年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崔西展看着即将步入社会的意气风发的学生,心中那份欣慰与幸福,就像朴实的老农满怀喜悦地看着眼前丰收的麦田,更加坚定选择教育事业是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事。

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目标并不遥远。在教育教学中,崔西展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去企业学技术、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环境和文化。

在崔西展看来,一所职业学校提高质量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第二个层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的成熟度达到中级水平;第三个层次是:尽职尽责、止于至善。真正好的职业教育必须对学生的精神和品质有所追求,这就是“工匠精神”。他说:“对职业教育来说,98分和100分差别很大,许多重大事故,就是差那一点点造成的。”

“我们要在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高站位上,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中职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崔西展满怀信心地说道。

2021-05-11 王晨霞 陈小艳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74.html 1 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6,2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