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规划失位 法律缺位 管理薄弱

动物园“野蛮生长” 管理不能“放养”

陈可乐 毛春美

野生动物园作为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宣传。自1993年我国首家野生动物园——深圳野生动物园开园以来,野生动物园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共有185家,如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等知名动物园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游客的游览圣地。

野生动物园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动物园“野蛮生长”,数量猛增却缺乏规划和管理

野生动物园规划建设上盲目无序、数量猛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地兴起了大规模新建野生动物园浪潮。2018年,我国已有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185家,其中野生动物园49家,这一数量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而近年来野生动物园数量仍在猛增。据公开报道,2021年新开业或将开业的动物园就有兰州野生动物园、阜阳野生动物园、睢宁九顶山野生动物园等。原国家林业局2000年曾制定全国野生动物园30年规划,规定每省原则上只批一家。但是,这份规划制定后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一些打着“省长项目”“市长项目”旗号的野生动物园项目仍不断上马,不少野生动物园动辄耗资10多亿元,占地几千亩,如某地就在2018年宣布:同时迎来“三家航母级别的野生动物世界”。

野生动物园顶层设计上立法滞后、法规缺失。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野生动物园并无相关条文规定。现行的《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为原建设部2001年修订发布的建设部规章,该规章中对动物园的安全管理方面仅有“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的简单规定,受制于当时的发展阶段和技术背景,现相关规章内容已经明显滞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04年编写的《野生动物园安全规范》也仅为行业自律性文件,虽在各类安全措施和紧急情况处理上有所规定,强制性与执行力仍有不足,总体上,目前我国缺乏具有法律强制力的野生动物园相关法规顶层设计。

野生动物园运营管理上理念落后、技术薄弱。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许多野生动物园没有成熟的管理能力,也缺乏专业的团队。一些野生动物园盲目追求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小而全,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不考虑动物对环境条件要求,大量引进动物,给动物造成了伤害;有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开展违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规律的游乐项目,盲目追求效益,导致猛兽伤人等事故高发。以2016年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致害案为例,事发时,动物园方缺乏有力有效的驱除老虎的能力,巡逻车驱除老虎的办法仅仅只是鸣笛、轰油门,且动物园内未配备麻醉枪等强有力的应急工具,动物园方亦无应急预案应对。此外,我国野生动物园运营理念落后,如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园有偿投喂是常见的人与动物互动方式,也是园方的“招牌项目”。但游客投喂动物极其危险,在国外动物园,投喂几乎都被严格禁止。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动物园动物伤人、脱逃事件更是暴露了我国动物园的管理和技术薄弱问题。

动物园要规划好更要管理好

面对我国动物园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建议:

一、规划先行,制定我国野生动物园发展长期规划。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充分调研我国野生动物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牵头制定我国野生动物园发展中长期规划,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规划中明确我国野生动物园的发展目标、建设原则、数量限制、区域分布和建设管理要求。同时,由国家发改委修正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将野生动物园建设项目纳入限制类,避免各地野生动物园建设项目盲目上马,防止数量过剩。

二、建章立制,完善我国野生动物园管理法规机制。梳理现行各种涉及野生动物园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国野生动物园行业现状,通过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完善野生动物园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要求,确保有法可依;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牵头制定强制性的GB国家标准《野生动物园技术标准》,规范野生动物园的技术安全要求;并由建设部修订《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确保动物园日常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加强监管,确保我国野生动物园运营规范安全。由国家林草局牵头,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等部委联合发文,针对野生动物园运营管理加强监管要求。要求野生动物园强化技术力量,以5G技术为支撑,对野生动物安装GPS定位电子围栏等科技装置,生成专属唯一身份标识,采集野生动物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实时状态数据,实现远程可视化管理,确保动物逃逸时快速追踪。促进动物园信息数据管理透明,要求动物园建立实时台账系统,定期上报动物种类、数量、健康情况等在园野生动物信息。围绕野生动物习性特点,制定应急预案,补齐应急技术短板,配足应急物资设施,一旦发生野生动物伤人、逃逸等事件时应立即启动预案,并向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报告,对于瞒报、迟报等情况给予顶格处理。积极推进动物园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将保险费强制纳入门票价格,确保野生动物肇事给公众造成损失时有所保障。此外,要完善动物园游览项目管理,探索禁止投喂互动项目,加强野生动物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安全意识和参观素养。

(作者陈可乐系农工党党员、浙江丽水莲都区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特邀信息员,毛春美系浙江云和县委办干部、丽水市政协特邀信息员)

2021-05-17 陈可乐 毛春美 规划失位 法律缺位 管理薄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44.html 1 动物园“野蛮生长” 管理不能“放养” 6,5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