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我与“桂人”的青墩夜话

李章程

转眼,我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柏林乡青墩村驻村挂职即将期满,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其中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好友黎超新和那些青墩夜话。

在青墩村,大家都管黎超新叫“桂人”,因为他是广西的碧桂园舒城县扶贫工作队队长,这个“桂”,既是广西简称的“桂”,也是碧桂园的“桂”。我和黎超新在安徽相遇,在舒城相识,在青墩相知。我们用自己的汗水助力青墩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青墩也见证着我们的付出和努力。

草莓大棚拔地而起

2020年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黎超新告诉我集团新增了在青墩村建设蔬菜大棚的计划,围绕在哪里建,按什么标准建,建多大规模,将来准备种什么,市场效益如何,如何选经营主体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

在半个月时间内,我们先后到县城内的各大商超和菜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和蔬菜销售情况;到棠树乡窑墩村和干汊河镇了解蔬菜大棚的建设、运营情况,向种植大户“取经”求教;到桃溪农业示范园和鹏翔生态园了解不同类型大棚的建设、运营和效益等情况。为了科学合理,我们还邀请六安市和舒城县电力公司的同志到村,察看拟规划的区域与高压线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最终我们确定了青墩村的大棚要种植草莓。除了调研,丈量土地也是一项慢工细活。我们和村支书代开宝,驻村工作队的沙先玉、朱德庆,驻村工作组的王常记、郑子龙、王伟等同志一道,拉着皮尺,一步一步地在田间丈量,前前后后核实了半个月。核实土地面积,让我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的复杂和利益关系的现实。黎超新将他的经验之谈传授给我:农村的土地有时分分合合,不可能一直那么精确。如果实际量的面积大,就以实际面积为准;如果群众记录的面积大,而且提供的记录有说服力,就以群众记录的为准。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先。

现在回想起来,产业大棚之所以能建成,主要是靠两个字:一是“拱”,不遗余力往前拱;二是“磨”,千磨万击还坚劲。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次坐车从外环路经过,看到颇有气势的“青墩草莓采摘园”,我的胸中都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脑海中浮现第一次青墩夜话的情景。

第一次青墩夜话

青墩村蔬菜大棚的建成,背后还藏着我和黎超新的第一次青墩夜话。2020年3月27日下午,我和黎超新去干汊河镇调研大棚建设。当天晚上,镇里的农业带头人丁思年与我们共进晚餐。交流之中,他对青墩村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我们深受启发、心潮澎湃。晚上九点半,在返回村部后,我们决定连夜起草建设规划。我负责背景情况、功能定位、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部分,黎超新负责经营模式、效益预测、经费预算、工作分工等内容。在同一张办公桌上,我们同时展开作业。不到两个小时,就各自完成了初稿。在合成之前,我们彼此修改完善对方的内容,进一步梳理思路和方案。这既是一次合作,也可以说是一次关于文字能力的“竞争”。让我没想到的是,长期在企业工作的黎超新文字功底会那么好,起草文案速度快,质量还很高。凌晨,我们同时发了一条朋友圈:“列一份提纲,品两杯清茶,熬三更半夜”,还配了一张电脑屏幕的照片,纪念这个很充实、很难忘的夜晚。那个夜晚,可以说是青墩夜话的开始。

后来,为了加快推进有关工作,我们经常“秉烛夜话”到凌晨。2020年12月,《中国青年报》在一篇报道中专门介绍了我和黎超新的故事,“属于两个驻村干部之间的‘青墩夜话’,见证着他们的共同成长与青春友谊。”现在回想起来,我和黎超新之间的青墩夜话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刚开始,青墩夜话要提前预约。随着往来愈加密切,青墩夜话随时都能进行。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我和黎超新电话沟通一项工作,觉得还是当面交流比较好。他挂断电话,当即开车赶到村里,那是最晚开始的一次青墩夜话。每次青墩夜话,我们都会同时发一条内容相同的朋友圈,并配一两张照片。每次结束交流,在黎超新开车离开村部时,我都会拍一段车辆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小视频,发给他,既表示一种感谢,也作为一种纪念。有时送别黎超新之后,我独自站在村部文化广场,望着茫茫夜色,会情不自禁地遐想:这样的对话,这样的情景,或许就是青春的奋斗和奋斗的青春吧!

印象最深的两次夜话

在所有的青墩夜话中,有两次让我印象格外深刻。一次是2020年11月5日晚,我们交流的内容从工作扩展到人生,彼此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那一晚,我了解了黎超新的过去,从大学时的“风云人物”到成为大学生“村官”,再到进入私企工作,主动请缨前往扶贫一线。那次交流,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多。最后,黎超新语气平静地对我说:“书记,明年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让人略带感伤。

还有一次,我们讨论村里的建设规划,一直到凌晨一点多。聊到村部的建设和改造时,黎超新对我说:“走,书记,我们出去看看。”当时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借着手机上的“手电筒”,查看村部环境。虽然灯光很暗,但我们的心里都很明亮。在一次又一次的往来中,我们养成了很多共同的习惯。对于好的提议,马上就办,一刻也不拖延。青墩夜话,不仅仅是一般的聊天,而是一个落实工作、研讨工作、推进工作的过程。用黎超新的话说,青墩夜话其实是思想交流会、工作推进会、问题研讨会。

随着时间的延伸,青墩夜话后来不仅仅局限于交流工作。促膝交谈之中,我们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交流人生感悟,探讨人间百态。有时兴起,切磋书法、吟诗作词、引经据典,乐此不疲。在一次又一次青墩夜话中,陪伴我们的,是一杯又一杯沁人心脾的舒城小兰花,是万籁俱静的夜晚,是繁星满天的夜空,是安宁祥和的村庄,是舒城县的朱太平老师写给我的一幅书法作品:不忘初心。

一年多以来,黎超新等扶贫工作队的成员还帮助青墩村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比如:组建“大美青墩”篮球队、举办“庆七一·淬初心”群众联欢会、看望老党员、举办“第一书记夸家底”网络直播带货活动、援建“妇女儿童之家”等等。“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涓滴爱心,汇流成海。蓦然回首,没想到我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一起实现了那么多小目标。黎超新说,在时代的大潮中,我们两朵小浪花,遇到了一起。我很赞成这个说法。在奔涌的时代大潮中,个人虽然渺小,但是因为共同的奋斗,我们绽放着各自的光彩,演绎着大写的人生。

(作者系全国政协机关派驻安徽省舒城县青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2021-05-17 李章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9.html 1 我与“桂人”的青墩夜话 6,5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