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

家国之大 生生不已

本报记者 王天奡

5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生育率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娃?

数字甫一出炉,两年前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出版的《低欲望社会》再度跃至眼前,尽管两国背景不同、政策殊异,简单比附意义不大,但年轻人不愿意生娃却成了共同现象。

宁吉喆说,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

“总结一下当前的状况,就是有些该结婚的不想结,或者结不了,或者担心结不起;有些该生孩子的不想生,也有些不敢生,或者生不出、生不好。”徐丛剑是驻沪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同样突出的适龄年轻人婚育问题,是他特别关注的问题。

徐丛剑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今国人的婚姻观念、婚姻状况出现了一些改变,呈现了较为明显的结婚率下滑、离婚率升高和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究其原因,其一是青年群体个体意识逐渐觉醒。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个人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对自由的追逐以及独立人格的塑造日益强化,而对婚姻的必要性则持保留态度。其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大量的大龄单身女性不断涌现,而其中,高知女性的比例较高,“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使得“高知低婚”的现象日益增多。其三,婚姻成本不堪重负。随着婚姻契约的缔结,房产购置、房贷压力、赡养责任等也随之而来,无形中也会成为阻碍婚姻的一道鸿沟。此外,人口的高迁徙率以及对离婚包容度的提高使得离婚率也同步升高。

好不容易跨过了婚姻这道坎儿,生娃同样面临着“难产”。一项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的于2017年开展的全国性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初婚初育年龄推迟对总和生育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初育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由此导致一孩生育率明显偏低,而一孩生育的推迟导致了二孩乃至更高孩次的生育推迟,从而降低了总和生育率。

今年42岁的冯女士(化名)是一位二孩妈,硕士毕业后北漂打拼,前两年不小心怀上了二孩,正赶上国家政策放开,就打算克服困难生下来,没想到被自己的亲妈一通埋怨:“你不看看自己的情况?又要上班又开网店,挣钱的事情全靠你,家里的事情全靠我和你爸帮忙,现在孙子好不容易快上学了,我们快解放了,你准备生二胎?”

生育率降低的背后,是众多职业女性“不想生”的无奈。徐丛剑分析,这里包括女性自身的原因,如婚后女性的生育规划与个人职业规划之间的平衡难以取舍,而生育后职业被动边缘化的风险大大增加;也包括夫妻双方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生活品质的考虑,以及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逃避。

“其次是‘不敢生’,尤其是城市里,高昂的抚养及教育支出、大量时间精力的耗费让很多夫妻对于生育望而却步。随着女性生育待遇的提升(包括生育金、生育假等),用人单位也会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更容易导致职场性别歧视的发生,这使得更多女性的婚育意愿也进一步降低。及至生育后,托幼服务、子女入学等照料负担也使得双职工家庭面临想生而不敢生的尴尬。”

“生不出”“生不好”同样较为常见。初育推迟率的升高导致高龄孕育现象日益普遍,而高龄本身就难以避免地会使得妊娠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成功受孕后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除母体出现一系列高危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外,还直接导致出生缺陷率增加,“生不好”的后果则会对整体的人口素质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各种成本叠加,成了压低生育率的一捆稻草,让年轻人在生育之前要盘算更复杂的经济账。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以前多生一个孩子,不过是“多添一双筷子”,但今天,那双筷子变成了“黄金”做的。

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多远?

凡是有孩子的家庭,“生活账本”都是沉重的。

自2016年1月1日我国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生育率经历一段时期回升后,现在又回落到基本由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水平,生育政策影响日趋微弱。专家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度生育水平将有较大波动,可能出现极低的时期生育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应如何调整和完善,才能解决生育意愿低迷问题,保障“生得出、生得起、生得好、养得好”?

去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曾组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配套措施”专题调研组,赴浙江、上海、四川等地进行调研,走访托育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院、医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服务公司等多层次多类型提供生育相关服务的场所10余家,对各地生育支持政策及其配套政策的实施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了解。

今年两会期间,谢文敏、丁磊、金李等众多全国政协委员在独立调研的基础上提交提案,为生育率“保驾护航”。委员们认为,生育水平下降同时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将鼓励按政策生育落到实处、保障育龄人群生足生好,必须从各个方面着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宜早不宜晚,着力点不仅仅在于激发生育意愿、增加人口数量,而且要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前提,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怎样科学养和育的问题,其难度绝不亚于对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工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减少人口快速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特别有必要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东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适龄生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升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担当,让更多的适龄青年想生、能生、生得好,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形成维护和促进社会大健康的强大合力。”

徐丛剑同时建议,作为政府,要健全生育保障机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完善家庭福利政策、深化妇幼保障,以进一步鼓励生育;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体系,建立托儿服务体系,减轻家庭负担;加大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家庭育儿提供经济和服务支持。对于社会,要实现生育保险社会化、政府化,降低用人单位压力:减少企业在生育保险上的压力,降低企业对于聘用女性职工的顾虑。政府及社会更多地承担起生育保险的责任,实现就业和生育并举的目的,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公民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要普及生殖健康理念,完善安全救助体系:普及健康的生殖观和生殖的健康观,通过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来保障生育安全,促进优生优育;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有生育困难的家庭;积极构建危重孕妇和新生儿紧急抢救的安全援助体系,促进生殖健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宁吉喆说。

2021-05-19 王天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86.html 1 家国之大 生生不已 6,6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