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霞
有位朋友在朋友圈中吐槽:“我的孩子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唯独体育过不了关!愁死我了!”我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其一,平时学习生活中重知识轻体能;其二,家长没有培养孩子从小运动的习惯。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运动习惯?结合我自己的育儿经历,分享以下几个关键点:
先寻找目标再培养兴趣。现在,中小学生的时间都很紧张,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样运动项目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方便快捷的场地尤为重要。因为,合适的选择成为孩子未来能不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其一,场地要方便孩子随时随地进行运动。其二,场地便于亲子齐上阵。任何运动从一开始都是具有挑战性且考验孩子体能的,选择大人可以陪练的场地,有助于让孩子坚持下来。比如,爱好篮球的爸爸带着孩子学篮球,孩子更容易学下去。
有了适合的项目,再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鼓励欣赏,看到孩子运动过程中的认真和坚持,孩子还小,他自己开始不知什么是自己要的,在体验的过程中,因为好奇心可能样样他都觉得可以,但正式进入训练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若遇到严格的教练,孩子在体能上跟不上时会有不好的体验,继而想放弃。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家长要以“共情理解、欣赏、鼓励、将负能量转化积极能量”的交流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做一样事情有正面的动力时就会爱上它并成为自己的兴趣了。
制定计划坚持行动。有了目标和兴趣,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起初,最好是从天计划到周计划到月计划,且计划是可以改动的。同时每天总结听听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改动的权利也是尊重孩子。计划的周期,要视孩子的年龄来定。计划制定后就是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地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加以认同鼓励。这种鼓励和结果没有关系,运动过程中,孩子的坚持和努力最重要。而且精神的鼓励优于物质鼓励,孩子的行为都需要被看到,看到的价值感是促使孩子行动的最大动机。
让孩子从同伴中寻求力量。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需要团体氛围的,鼓励孩子去觉察队友每个人身上的精华而取之,同时结交更多的朋友,都说运动场上是哥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运动发烧友,孩子会舍不得下场的。我家孩子坚持打球3年了,我今年才发现每周二去训练后准点有一个场地的大哥哥们在定点打羽毛球,他下课都会被邀约过去一起双打,这也成为他和大朋友们的默默之约,他能在球友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也能被队友们鼓励和认同。队友带给孩子满满的自豪和成就感。
总之,在孩子运动素养的培养上,家长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放任不管。亲子陪伴加科学引导,孩子逐渐爱上运动,坚持下去就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作者系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