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残疾人事业蓝皮书显示——

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残疾人脱贫有特色

本报记者 顾磊

李从梅是云南省武定县猫街镇传承彝绣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她和身有残疾的丈夫通过学习彝绣、根雕脱贫,又通过培训建立绣娘队伍、建立合作社,构建了“基金+企业+合作社+绣娘”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并辐射带动全镇彝绣产业发展。

截至2020年,合作社有社员96人,其中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1人。其发展模式为合作社与辖区内绣娘或社员签订生产订单,由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在京发布的《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0~2021)》(简称“残疾人事业蓝皮书”)指出,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呈现明显地区特色。李从梅及其合作社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残疾人事业蓝皮书还显示,在帮扶民族地区残疾人的进程中,东西扶贫协作是一大特色。据了解,针对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于1994年颁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发达的省份,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贫困省(市区)发展经济。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东西扶贫协作已经由最初主要是政府间的援助行为拓展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再发展到包括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多形式、宽领域的广泛参与,已探索和形成一种以产业联动、经贸互动、技术拉动和就业带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协作模式。”残疾人事业蓝皮书团队透露,在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充分结合东西扶贫协作项目,为残疾人脱贫提供坚实支持和资源供给。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福建省建立了东西扶贫助残协作关系。其中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对接厦门大学医学院等,为残疾人康复提供专业指导,对部分残疾人开展治疗;对接福建省闽侯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厦门大学、兴业证券等10余家单位,积极采购残疾人扶贫产品达1300余万元,同时引导残疾青年创办电商合作社。2019年至今,电商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多达2000万元,实现全县226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分红全覆盖,带动127名边缘户残疾人分红186万元。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另一大特色。农村残疾人及其所掌握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手工技艺是增加农村残疾人生活福利、推动农村残疾人脱贫的重要力量和资源。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充分利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文化促进脱贫。目前民族地区皆已结合各自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发展特色产业。

李从梅所在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即如此。该州充分结合彝族刺绣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出“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的彝绣产业化发展之路,女性残疾人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该州的云南南华七彩彝州绣是一家集刺绣产品设计、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服务型私营企业,也是县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免费为残疾人传授知识、技艺,并通过回收绣品、帮助销售等方式做好帮扶。2014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刺绣培训班137期,培训绣娘929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926人(次),残疾人246人(次),带动4200多名农村绣娘就业。

此外,民族地区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的特色还有“注重以扶持就业为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特色的关键在于,民族地区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和资源,做好残疾人就业扶持。

成立于2010年的青海省金水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宗旨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残疾人收入,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公司开展餐具清洗消毒、布草清洁消毒、酒店服务、牛羊头工艺品制作等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万元。公司为残疾人提供免费食宿,人均月收入为2200元。

蓝皮书团队认为,民族地区充分有效的就业,有利于在残疾人事业领域实现“以‘造血式’支持取代‘输血式’救助、以就业支持取代生活帮扶、以发展型福利的推进取代基本生存保障的维持”,为残疾人“就业难”的最终解决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021-06-01 顾磊 残疾人事业蓝皮书显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383.html 1 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残疾人脱贫有特色 7,3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