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胡适扶掖后进

沈治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胡适这位文学巨匠对进步、勤奋的后生多有扶掖。

1934年,主编《独立评论》的胡适收到一篇学生来稿——《试谈专制问题》。这篇文章以胡适与蒋廷黻两人的争论展开,分别批评了蒋廷黻与胡适的观点。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胡适非常欣赏,觉得作者申寿生有文字天才,很快就刊登在《独立评论》上。此后一发而不可收,申寿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先后在《独立评论》上发表13篇时论。

申寿生在撰写评论文章的同时,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时常写小说投稿。《独立评论》是一份专门发表时事评论的理论刊物,从不登文学作品,但主编胡适却给申寿生大开绿灯。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不仅欣赏申寿生的理论文章,而且喜欢他的写实小说。申寿生的小说创作主要是短篇,写的是他家乡贵州务川一带的人和事,以小说的形式把贵州地区的黑暗与人民生活的困苦写出来,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胡适认为,写实主义的小说,不仅可以暴露社会的阴暗面,引起社会疗救的注意,同时也可以作为史料,为后世的学者研究当时那个社会真实情形提供材料。

1935年元月,胡适去广西桂林等地演讲,觉得当地的山歌好听,也乘兴写了一首山歌:“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之瘦。”胡适很是满意,回北平后就拿给申寿生看。申寿生从小喜欢唱山歌,对山歌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它不合山歌的音节,不适宜歌唱。”说罢提笔就改:“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豆儿靠崖栽。她三年结子不嫌晚,我一夜相思也难挨。”随后还唱了起来。胡适听了点头叹服:“确是哀婉好听。我的究竟是文人的山歌,远不如小儿女唱的道地山歌朴素而新鲜。”

2021-06-03 沈治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510.html 1 胡适扶掖后进 7,5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