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让孩子们拥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读朱永新《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叶小文

在朱永新常委《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新书上市之际,我想谈谈我的阅读体会和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朱永新新书书名叫“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依我看,每束阳光前面都有生机。

关于重视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教育

张謇说过:“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今天,当然早已不是“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强起来,包括教育强国。

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离教育强国的目标很有差距,令人焦虑。

正如冯骥才在《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一书的序言中说:“从他的思想里,我们能穿破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局和僵局看到一片亮闪闪、充满魅力、有希望又无限开阔的空间。”“要实现理想,就必须穿过近乎板结的教育的现实。我想过,以他一人之力能够成功吗?”“不管我们的理想最终能实现多少,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人去思考,前沿的思考,开拓性的思考,破冰的思考。”

而在这本书里,朱永新就做了很多前沿的思考。

关于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创造性

创造新来自创造力,创造力来自搞活,全民创新来自搞活,改革开放必然搞活,生产力的解放最欢迎搞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是最大的搞活。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助于“搞活”的教育,是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为民族的创造力开发、开拓源泉的教育,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育。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不管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创造,都应当去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强调,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必须使人的多重才能、天资、意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最高境界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很显然,人类有兽性的一面和人性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克服兽性而转化向人性的一面。

关乎人类灵魂的塑造,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李政道博士的一位高足卢刚,因论文奖落选,嫉恨、失望困扰着的他,竟然开枪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学家,继而仇杀了自己的获奖同学。

河北宣化一位16岁少年刘某因与女友吵架,竟然丧心病狂地开着轿车朝行人一路碾轧,致使2死13伤。某著名高校,继一研究生毒死室友后,又发生了一起青年教师残忍地手刃学院领导的惨剧!

时下,我们的教育往往容易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至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作为教育者,也许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有许多具体的课业要抓,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其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乃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王阳明说过,“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此良知之说,实乃王阳明长年累月积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大彻大悟。他说,“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某与此良知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着得知容易,把做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处,负此之尔。”(“实落用处”就是要“事上练”)“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繁茂。”(王阳明《传习录〈上卷〉》)

呼唤当代的人民教育家

我们要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

我最喜欢朱永新这本书中的《教育是一首诗》,似乎又看到了这种胸怀、情操、激情、品质、作风和精神: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青春

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

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激情

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

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创造

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

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智慧

在写满问题的实践里

有一双发现的眼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21-06-23 叶小文 ——读朱永新《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476.html 1 让孩子们拥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8,4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