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第三代铁梅扮演者张佳春:

《红灯记》也是咱们的传家宝

“我们这一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那么好的样板,有老师亲自传授,少走了很多弯路。但第一版《红灯记》就像难以超越的经典,我一直在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也在朝着人们心中的‘铁梅’靠近。” ——张佳春

第一代“铁梅”刘长瑜(右)与第三代“铁梅”张佳春

本报记者 徐金玉

“红灯是咱们的传家宝啊!”57年前,京剧艺术片、八大样板戏之一《红灯记》火遍全国。

如今,这部戏依然是国家京剧院最叫座、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一个甲子即将过去,人们对它的印象和热情却似乎保了鲜,依然停留在那个斗志昂扬的激情岁月里。

套用第三代铁梅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张佳春的话,“《红灯记》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家宝!”

一代人的情结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或许对《红灯记》并不适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九十年代的观众眼里,一千个看《红灯记》的观众心中只有一个铁梅,那就是刘长瑜老师扮演的铁梅。

没错,1964年由钱浩梁、高玉倩、刘长瑜等京剧名家出演的《红灯记》,就有这样的魔力。

师从刘长瑜、手把手被指导描戏的张佳春,最能体味这种感受。

有一次,她在家中琢磨戏,捧着刘长瑜老师的剧照在镜前模仿攥辫子的经典动作,耳畔忽然传来一声:“刘老师的手是反着的。”她低头对比这个小细节,发现果然如此。

而这声音正是来自刘老师的忠实粉丝——张佳春的妈妈。自从张佳春开始排练《红灯记》,她的身边少了一位“慈母”,多了一位严格要求的义务“监督员”,甚至连妈妈的眼神都“犀利”了几分。

“刘老师是这么举红灯的!”“刘老师不是这样唱的。”

……

每次笑着望向妈妈认真的神色,张佳春都感觉是看到了一代人的影子。

“刘长瑜老师是我妈妈和她同龄人的偶像,甚至是偶像中的偶像。《红灯记》的词,他们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里面的动作、走位都可以信手拈来。当时只要有唱歌、跳舞等文艺演出,每个女孩都会争着扮演‘铁梅’,最流行的发型就是留‘铁梅’一样的大长辫子。”张佳春笑着说,妈妈手中攥着长辫、身板挺立地站着、目光望向远方的那张照片,至今依然被珍藏,是妈妈的最爱。

到底是怎样一出戏,可以如此这般,成为一代人心中难忘的经典?当亲身表演后,张佳春有了理解和同感。

摘得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入学明星研究生班后,张佳春开始学唱、排练的第一部戏正是《红灯记》。被寄予厚望的她在刘长瑜老师的亲授下接过新一任的“接力棒”,掀开了第三代铁梅扮演的序章,也由此真正“穿越”回1964年,和整整比自己早“出生”20年的“铁梅”融为一体。

她就是“铁梅”

暗黄色的灯光下,木桌椅静静地散落着,眼前的家似乎一切都没变,但似乎又已面目全非。

终于从生死边缘回过神来的铁梅,忽然趴在桌上放声痛哭。

“铁梅当时陪绑到了刑场,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侵略者打死了自己的奶奶和爹爹。日本侵略者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夺取密电码,将她放回家中,你想想年仅17岁的她会是怎样的心情。她已经傻了,等回味过来,冲着空荡荡的家喊了一声‘奶奶、爹’,用光了最后一丝力气。”说到刑场斗争的那一幕,记者眼前的“铁梅”眼圈泛红,忍不住停下讲述,喝口水平复情绪。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眼泪救不了你爹,铁梅,挺起来!”和这些记忆一同涌进脑海的,还有奶奶临被捕前痛说的革命家史。“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呐!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

“三代人,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奶奶是爹爹(李玉和)的师娘,铁梅是烈士遗孤。一家人都很亲,却不是亲,但因有着共同的信仰,为着共同的革命事业奋斗,更胜似一家人。”此时的张佳春,喃喃说着的似是台上的“铁梅”未曾吐露过的心声。到现在,她依然听不得“痛说革命家史”的背景音乐,只要旋律一响,她的心就会跟着上下翻滚。

“《红灯记》是‘十年磨一戏’磨出来的经典,它的经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种情感。而这也是现代戏相较传统戏最难演的部分。”张佳春说,传统戏有武打、水袖、技巧等各种表现形式,现代戏却不同,穿着平常的衣服,没有更多增色的搭配,要演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最主要的就是感情。

“所以,并不是攥着辫子昂扬地喊出口号的就是铁梅,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灵魂要在那儿,她的情感要在那儿,她从绝望中重拾希望的那道坎,依靠着革命信念‘挺起来’的那段历程,要在心里过上一遍又一遍,人才立得住!”

最紧张的一出戏

“《红灯记》至今依然是我登台表演时最紧张、最忐忑的一出戏,台下的观众很多都是老戏迷,他们就像无数面镜子在照着我。”张佳春坦言。

这“演好不易”的难关,就落在了这出样板戏的“样板”二字。

比如,铁梅有一个小板凳,什么时候拿起来,哪个音符放下,又在唱哪个字的时候用脚轻轻踢回去,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走步,哪块步子大,哪块步子小,哪几步是跳着走的,哪几步是小搓步,都有讲究。还有最重要的道具红灯,什么时候举,手握在哪儿,哪个音符把它拨亮,每一处都要严丝合缝。

“而一旦本是‘5’这个音符转身,而你在‘3’的音上提前转了就出了错,后面的节奏就会对不上。”张佳春说,“所以说它为什么成功,会被观众认为是精品中的精品,就是因为十年时间,所有参与者都把心扑在了这部剧上,它的每一处音乐、场面、剧情、动作都经过无数次修改打磨而成,精细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演这出戏,张佳春笑称像“褪了一层皮”。“我们这一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那么好的样板,有老师亲自传授,少走了很多弯路。但第一版《红灯记》就像难以超越的经典,我一直在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也在朝着人们心中的‘铁梅’靠近。”

“红灯”一直亮着

今年,恰好是张佳春学演《红灯记》的第十年。人生的阅历、时间的磨砺,让张佳春更懂“铁梅”,也更能代入地去理解那个年代革命先辈所面临的艰险和坚定的信仰。

“就像那盏红灯,多少年来照着穷人的脚步走,照着工人的脚步走,过去,爷爷举着它、爹爹举着它,现在是铁梅举着它。红灯就是一盏永没有熄灭的号志灯!《红灯记》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铁梅正是后来人,举着红灯的她继承了家人的遗志,就是红色革命的传承者。”张佳春说。

此时的张佳春更能读懂观众的“眼泪”和他们对这部戏的喜爱。“它教育着人们,当年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今天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观众的眼泪,是为那份真挚的情感、坚定的信仰而流的。几十年过去了,我很高兴地看到,祖孙三代的精神还在,那盏红灯依然亮着。”

当前,更有不少年轻人愿意重温这一经典,张佳春也乐于用一个个选段来引发他们的兴趣。“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可能一个短视频的某一句词就能触动他们,让他们得以领悟这段红色经典的精神,就足够了。”

回过头来,张佳春很想和“铁梅”说句悄悄话:“你真是个了不起的革命者,感谢你们一家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里。”

2021-06-25 徐金玉 第三代铁梅扮演者张佳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601.html 1 《红灯记》也是咱们的传家宝 8,6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