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红色旅游正当时

上海-嘉兴红色旅游列车开通

北大红楼旧址重开放

江西瑞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近日,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地标已完成建设或修缮改造并对外开放,参观人数持续增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游客纷纷踏上红色热土,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休闲中感受红色文化,在行走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年轻游客成主流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我国旅游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复苏中,再次达到阶段性的新高度。特别是“五一”、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空前红火。业界广为关注的是,红色旅游成为不可估量的新增长点,各地红色旅游陆续迎来了客流高峰。

另一个现象表明,与以往多为老年人喜欢红色之旅现象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红色旅游。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红色旅游人群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

携程发布的《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80后”“90后”占比达七成。“00后”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数显著增长,上半年通过携程下单红色旅游景区的“00后”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2.5倍。

报告还显示,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预订客群中,亲子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80后”最爱带娃逛红色景点。而中老年群体更喜欢通过跟团的形式,缅怀革命岁月,重温红色精神。

去哪儿的数据显示,在“五一”假期,去哪儿平台预订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19.1%,创近年新高;“95后”群体在红色旅游群体中的占比已连续3年增长。

■“百条线路”齐亮相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高,近年来,红色旅游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游客高涨的红色旅游需求,也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开启了“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选,各地踊跃推出多条红色旅游线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据了解,“百条线路”共分三大主题,包括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标识和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光辉历程的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展示新时代科技和建设成果,感受“国之重器”力量的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展现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曾表示,从2004年到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珍贵革命文物与游客见面,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也从1.4亿增长到14.1亿,许多红色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

■创新形式“火起来”

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太行山》《井冈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大型实景演出,用现代技术、山水实景和演员们的生动演绎再现了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历程;延安的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以动态的舞台空间讲述战火背后不为人知的温情……白天观景点,夜晚看演出,红色景区不断推出的旅游演艺项目让人们的旅途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面对更多“90后”“00后”游客成为红色旅游主力,红色旅游产品该如何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呢?

日前,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名叫“小福兴”的机器人讲解员抬起手臂,转动身体,与参观者边互动边讲解革命历史,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产品创新是红色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泉。”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说,在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方面,不少地方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如山西的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游客可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道战、地雷战的战斗场景;嘉兴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将“红船”等元素融入文具、明信片、丝巾等生活用品中,独特的设计和文艺气息深受游客喜爱。

黄璜表示,科技手段的赋能让红色历史文化更生动具象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多地的纪念馆尝试将文物、文献、照片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息数据扫描,利用大数据、VR/AR、裸眼3D等新技术将战争场面、历史故事生动再现,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形式带来更生动的沉浸体验。

■助推经济大发展

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能提振旅游产业,还有望在提振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显示,共有200余个城市被定义为红色旅游景区,其中约占八成的景区都在中小城市。

“老区是昔日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理应对老区广大农村进行反哺。其中,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就是一条好路子。”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认为,前些年,一些地方探索了“红绿结合”的发展经验,就是在旅游开发与线路编排时,把红色景点与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旅游景点相搭配,从多方面提升旅游者兴趣;今后应在“红绿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业要素,尤其是乡村旅游产品,引领红色旅游客源更深入走向广大农村,对乡村振兴和百姓致富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红色旅游不等于免费参观。”高舜礼表示,要使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旅游演艺、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就必须切实研究游客的喜好、情趣和审美,强化市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

“发展红色旅游,对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刺激中小城市消费迭代,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在中国旅游,每增加1元的收入,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的消费。

据同程研究院预测,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及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到“十四五”末,红色旅游创收将突破1万亿元,占国内旅游年度总收入的比例有望达到10%以上。

2021-07-02 刘圆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876.html 1 红色旅游正当时 8,8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