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井冈山,一场感悟思想的旅程

吴杰庄

井冈山是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而有幸赴井冈山学习是在2010年。那一次,我与香港青年领袖们组团,第一次来到井冈山。

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参观了毛泽东故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瞻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同其他香港青年一同种下了树苗,期盼这些幼苗如同井冈山精神一样茁壮成长、傲然屹立。

我们的行程是从茨坪的八角楼开始的。八角楼只是江西一个普通的建筑形式,因房檐上有八个角而得名。但茨坪的八角楼,却因为曾是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而赫赫有名。

走进故居,不大的院内坐落着数幢平房,黄墙黑瓦、土灶木床,简陋粗劣的设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生活的艰难。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思想,正是在眼前这座八角楼孕育而出的。

在小井红军医院,几张桌子几个柜子、几根木架上铺上稻草就是病床,凳子上铺几块木板就是手术台。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前便利的生活设施、先进的医疗条件、优越的就业环境,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些生活,都是先辈们以我们无法想象的付出换来的。

在随后参观的井冈山博物馆,也让我很震撼。一幅巨大的全景画展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到1930年期间的战斗历程。井冈山当年的烽火硝烟完整地在这幅浩浩卷轴之中重现。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我们目睹着井冈山怎么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既有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有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

来到井冈山,不能不提黄洋界。作为井冈山上五大哨所之一,黄洋界能俯瞰井冈山全貌,可谓是易守难攻。至今,“黄洋界保卫战”中立下奇功的那尊山炮也还保留着。在黄洋界哨口,朱德元帅题写的“黄洋界”三个字利落大气,似乎让人们隐约又听到黄洋界上炮声隆隆和红军的呐喊……

闭目凝思,我明白了井冈山的土地为什么是红色的——是几十万革命烈士的鲜血点燃了星星之火,照亮了神州大地,照亮了革命前程。

忆峥嵘岁月,初心话今朝。一幅幅画卷让我感慨当年红军战士无畏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也让我感慨这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代代相传,愈发璀璨。

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勇敢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放眼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虽然我们无法再回到革命时期,亲身体验当时的战争硝烟和艰苦生活,但对于香港青年来说,有机会到祖国内地多看看、多走走,特别是到革命老区学习历史和体验生活,会带给我们极大的触动和鼓舞。

在2013年,当我再次带领香港青年重返井冈山、开启红色之旅时,我特意去看了三年前我们栽下的小树苗,都是长势喜人、生机勃勃,如同我身边奋发的香港青年一样充满朝气。再次环视着这莽莽苍苍的井冈山,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重回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虽然两次井冈山之旅已经过去许久了,但井冈山带给我的震撼却始终无法消退。作为一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我要将这种革命精神带回香港,让香港青年传承革命先辈不畏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香港青年更加理性全面的认识国家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和时代给予大湾区的机遇,给予青年一代的礼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果断地抓住机遇,背靠祖国,走出本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创业梦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

2021-07-02 吴杰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877.html 1 井冈山,一场感悟思想的旅程 8,8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