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中国互联网百花齐放
“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我国5G网络用户数也已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在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公布的一组权威数据给了中国互联网用户一个全景式的画像。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我国基础电信企业移动网络设施,特别是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90万个,总数达931万个;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164.8亿元;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718.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在物联网领域,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
此外,云计算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日益繁荣。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781亿元,增速超过33%……
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治理逐步完善,正在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而中国互联网的繁荣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对此分析说,首先是得益于政府最初审慎包容的态度。“‘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试错机会。反观欧洲,企业业务还没发展起来,就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这样就限制‘死’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虽然,目前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按照邬贺铨的话说,治理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让互联网企业更规范地发展。
“而另一个特点是,我国在网络基础上的先试先行。”邬贺铨说,在宽带网络用户中,我国光纤渗透率已达到98%。以5G为例,现在全球5G连接数80%在中国,全球5G的基站70%在中国。正是得益于基础设施的超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发挥了国情的优势和劳动力红利优势,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邬贺铨举例说,“比如说我国信用卡发展相对滞后,那我们就用网络支付来补充。此外,在PC还没有完全普及时,手机移动已经实现了刷码支付。而从电商和物流业来看,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正是得益于中国的劳动力红利。总之,中国互联网将一直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规范和安全成为必答题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诸多发展机会,同样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强大创新力,也助推中国互联网逐渐成为赛道的领跑者。互联网技术的强势赋能不仅为在线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互联网企业突破创新也让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进入了数字时代。
“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如是说。但他也提出,互联网企业在自律能力、对用户的敬畏、对数据的保护等方面仍做得还不够。
不久前,“滴滴出行”“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4款App在4天内先后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让网络安全问题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也让人们意识到其深刻的重要性。
“近期,一些大的互联网企业被叫停上市,有一些应用被下架,这是强调治理的体现。”邬贺铨认为,但治理并不意味着不要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更规范,互联网需要发展与治理双轮驱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做到规范和安全,这样才能为整个互联网营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生态。
2021年6月10日,《数据安全法》通过并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对互联网企业规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是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频繁应用与数据流转势必也会产生更多的风险。”奇安信集团副总裁韩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韩永刚提出,“互联网企业可基于数据应用场景、业务逻辑与数据的流转,从‘管理、技术、运行’来开展数据安全的治理与防护工作,以便保证数据安全治理、精准防控、基于数据流转的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安全运营、数据交易安全。”
据了解,奇安信已对外发布了“数据安全治理与保护体系建设路径图”,以及“数据安全能力框架”。“除了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规范与防控,信息安全企业也需要更多发挥技术护航的作用。”韩永刚说。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则提出,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业务的合规发展。“‘安全才是发展的基石’,这就需要各方努力,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应更多向产业互联网发力
一方是消费互联网市场竞争的惨烈,一方是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不足。
“拼命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吸引眼球;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客户、采集老百姓的信息,甚至侵犯隐私;互联网正在用杀熟模式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黄奇帆看来,这一系列的乱象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
而中国互联网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无论从技术还是创新模式上,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实现了诸多创新突破,在众多互联网企业聚焦的一些市场领域逐渐趋于饱和的状态下,竞争就会显得异常激烈,也有可能出现无序。
“事实上,我国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还不够。尽管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还可以,但也更多是聚焦在电商领域。”邬贺铨认为。“面向产业互联网应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前景应该更加广阔。”
对此,用友集团副总裁郭金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式、交互化发展驱动了新一轮商业创新,企业数智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重构企业发展力,这也正是企业迫切需求的,这也为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让产业互联网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如果说信息化阶段,企业更聚焦于内部管理和运营,核心诉求是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管控风险等,本质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化。而数智化阶段,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核心痛点与挑战不仅仅来自内部,更来自于外部,核心诉求变成了通过数智化实现商业创新,从而构建新的发展力和竞争优势。未来互联网企业应更多向解决企业核心痛点发力,并在产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实现更多突破。”郭金铜说。
一直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深耕的阳光印网创始人、CEO张红梅也提出,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硬实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企业将利用技术和算法创造出用户价值,由数据和系统代替人做决策,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些必然的趋势和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产业互联网迎来新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