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硕
7月2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本届年会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共筑新发展格局”为主题,汇聚了百名两院院士及国内顶尖专家,百家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参与组织或参加活动,期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开放平台、汇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坚定创新自信 勇担战略使命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本届年会在此历史时间节点举办,承载了新的使命和内涵。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发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主攻方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上的话语就指明了本届年会的重要目的。
在几天的时间中,年会围绕“科技共同体担当新时代使命”“迈出‘科创中国’新步伐”“开启国际交流新模式”“注入创新发展新活力”等4个板块开展了25项专题活动;针对基础研究、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呈现出一场场思维盛宴。
“我们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方面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说,“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发展起来一些相当好的技术体系,支撑未来天地一体广域量通讯的相关应用。”
“当我们不适应经济发展、不去突破核心技术,走高消耗的老路,即便是曾经的朋友也有可能会来卡我们;但当我们不断创新和突破,坚持绿色发展时,全球资源的大门就会是敞开的。”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实践告诉大家,通过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结合中国主导、全球化资源、产学研用一体的共赢合作模式,能够把先进、绿色、可持续的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科研团队对病毒进行的基因组测序、及时分享为全世界研发疫苗争取了时间。中国当前在新冠疫苗研发处于第一方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福从新冠病毒的溯源、病原分离再到诊断试剂、疫苗和抗体的研发的历程出发,分享了“向科学要答案”的重要性,他鼓励青年人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弘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
一位位专家的分享启迪着与会人员,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与实践激发引导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把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绩和实效。星星之火,静待燎原。
让开放、信任、合作成为科技共同体的品质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如何超越局限、探索真理,如何应对当前挑战和未来之变,是科技共同体的重要使命。
“面对挑战,要认识到科学不是万能的,但科技界的价值观却是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要让开放、信任、合作成为科技共同体的品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建立跨界、多元、多样的协同交流机制,建设开放共享的国际创新合作网络,推进开放科学,共同构建多元包容、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
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苏迪普·帕里赫提出,信任是任何关系的基础要素,要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共同加强对科学的信任。“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之间的同行关系对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希望在诚信和尊重彼此及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起信任关系,相互合作,为决策者带来解决方案。”
“如今,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过程中,人们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危机来临时,国际社会没有避风港,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指出,全世界的科技界需要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前瞻科技发展的新态势,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科技共同体、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表示,在目前国际政治形势较复杂的情况下,更应该坚持科技合作的理念,发出科技界团结合作、反对封锁的声音。
因此,本届年会致力培育开放信任的国际合作网络,通过与国外知名科技社团、科研机构、跨国集团等联合主办相关活动,各位参会者围绕碳中和、智慧海洋、粮食安全等人类发展全局性、关键性、共通性领域开展了交流研讨。
精准定位 服务举办地
中国科协年会自1999年开始举办,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即是服务举办地。本届年会在京举行,这也是中国科协年会时隔15年后再回北京。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北京近年来在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据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介绍,目前,北京在深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昌平国家实验室已挂牌运行,中关村、怀柔国家实验室筹建也取得重要进展。北京还规划建设了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5个大科学装置,搭建材料基因组等13个交叉研究平台,形成多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扎实打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能源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优势。特别是在为科技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生态与营商环境方面,对人才与科技共同体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
为服务举办地,本届年会除了主会场活动外,还同期在顺义临空经济核心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园区进行专题调研、融合组织揭牌、项目签约等活动。并充分发挥“科创中国”跨界融合枢纽平台优势,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联动京津冀三地试点城市(园区),就产业战略前沿热点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等进行交流,组织了十余个科技服务团开展一系列有规模、成体系、见实效的科技下沉服务。
例如,钢铁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就业人数众多、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贡献大,对区域经济和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年会举办了京津冀绿色经济发展峰会,特邀多位院士专家就钢铁产业如何开启绿色低碳革命、双碳的实施路径与技术措施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同期举行了“京津冀钢铁行业固废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联合创新平台”启动仪式,以期推动本地区固废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