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 记者手记

火热的光芒

司晋丽

45年过去了,郭春富将军还记得,他1976年12月入伍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军歌,“那个时候它还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叫《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这首歌虽然名字几经调整,但旋律没有变动,一直是催人奋进的进行曲曲调,听后令人心潮澎湃,遐想无限。如今,听着这首歌,当初那个十八九岁的小战士,早已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然而,年轻时一听到这个豪迈的旋律,就感觉血往上涌、浑身是劲,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上战场、杀敌人的感受,他至今记忆犹新。

对郭春富来说,随着年代的改变,对军歌的认识和情愫也在不断加深。

由于出身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1938年参军的“老八路”,岑旭将军生来就对军队有着天然的情愫。在5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从基层部队到机关、从部队到科研单位,岑旭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唱着“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广大官兵扎根高原海岛,无私奉献、扼守边陲;唱着“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官兵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唱着“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一线官兵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斗争,驱逐一切来犯之敌……

在他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宣示着人民军队因拥有这样的军魂而伟大——在凄风苦雨中锻造成长,拥有血性,战无不胜,一往无前;军魂因伟大军队而愈发坚定——在官兵骨血中生发铸就,彰显伟力,气吞山河,诠释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抒发了人民军队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也道出了人民军队军魂的四射活力和显著特征。

今年4月,在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江西调研时,岑旭再次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馆,重温了建军前后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那一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是一个兵》《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熟悉的旋律,再次在他的脑中回响起来。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上荣光”……在岑旭看来,这些歌曲无不体现出人民军队的本质、本色、性质和血性:爱党爱国爱人民。

是啊!自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有一个光荣的称谓——人民子弟兵。正是因为有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听党的指挥的忠诚与信念,中国军队才能历经苦难淬火成钢,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2021-08-03 司晋丽 ■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403.html 1 火热的光芒 10,4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