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夏周末

做主旋律电影的“守岛人”

▲陈力

▲陈力(左)在片场拍摄中

《守岛人》剧照

《守岛人》剧照

《守岛人》剧照

陈力(口述) 本报记者 张丽(采访整理)

■编者按: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陈力执导兼任总编剧的电影《守岛人》热映。该片以“人民楷模”王继才及其妻王仕花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你守岛、我守你”的伟大爱情,以及“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的家国情怀。本期纪事版邀请陈力委员来讲述她实地采访、体验生活并最终拍成《守岛人》的经历,以及对坚守拍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考。

一座岛,一面旗,两个人。

了解王继才和王仕花的事迹,是在2018年7月王继才去世后。

3个月后的2018年10月,我接到了相关拍摄任务,当时压力很大。我所仰视的他们实在是太伟大了,也正因此,两个人、一座岛,怎么拍?我想深入生活,从中去寻找切口。

创作人物,还是要先了解人物内心,从所创作人物的视角,去构思自己的创作。但我没有马上去联系王仕花,因为怕触碰她的伤痛,就先在边缘上去了解。到了2019年春节,这是王继才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觉得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王仕花应该需要释怀、想要倾诉,这可能是一个走近她的机会。

于是,我在正月初四去了开山岛,是经常开船给他们运送物资的包老大送我的。那天雨夹雪,甚至还有一点冰雹。船距离码头还有点距离的时候,我就看到朦朦胧胧的小岛上,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不断地朝我们挥手。我知道那就是王仕花,于是也跑到船头,跟她挥手。船靠岸,只见她特别熟练地帮包老大将船固定住。看着她熟练地缆绳,就仿佛看到了32年来她一直在重复这个动作。

上岛时,因为台阶很高,王仕花就拉我的手。她的手缠满了胶布,但充满了力量,一下就把我拉上岛去。而在触碰到她的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立即控制不住地流下来。她的热情,是默默的,但发自内心。看着王仕花那张善良的脸,还有瘦小的身躯,感受着她手的粗糙与温暖,我的内心总是氤氲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我跟王仕花一起手拉手,一直走到她的住所。我能感到她在接受我,让我能走近她。她跟我聊王继才,聊和王继才在开山岛的生活。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回忆中,没有艰苦和沉重,只有浪漫与幸福。

她跟我聊得最多的是,与老王一起种的树,一起开垦的菜园,一起搭的葡萄架,果树什么时候结果……就好像王继才没走,我是来走亲戚的。她说,夏天总会跟老王一起在房顶上看星星。老王喜欢听她唱歌,最喜欢听她唱《最浪漫的事》。等她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时,她抑制不住地哭了,说老王再也听不到了。我还见到了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善良而温暖。

《守岛人》中有很多升国旗的镜头。上岛时没有人要求他们每天升国旗,他们是自发的,国旗也是他们自己买的。1939年日本侵华时,曾以开山岛为跳板,登陆连云港灌云县。王继才清楚这段历史,说如果当时这个岛上有人值守,日寇就上不来了。在他心中,开山岛再小,也是国土的一部分,守岛就是卫国,必须插上国旗。每次升国旗,他们在感受五星红旗飘扬在岛上的神圣时,也看到了自己坚守在开山岛的价值。

这个家庭温暖了我,让我想要把这种温暖传递给观众;这个家庭也燃烧了我,让我想要把这种激情传递给观众。我也走进了王仕花的内心,不仅看到了她坚毅的一面,也感知到她温情的一面。我特别想表达,这样一对夫妻,有着怎样的伟大爱情,以及怎样的朴素爱国情。他们的情感是质朴的,信仰是一致的。而这样的奋斗者,同样充盈着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深入生活的时间很长,在剧本创作上反而仅仅用了半个月。当两个人物糅进自己心中那一刻,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如同泉涌一样出来了。

与王仕花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好,将他们的真实感受带给观众,让观众坚信,平凡同样可以创造辉煌。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的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许许多多平凡党员的无私奉献。就像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32年,125分钟,生活点点滴滴。

用125分钟的电影,来表现王继才与王仕花32年的守岛生活,是一个挑战。这需要特别熟悉两人的生活,把握节点的变化。

如何找到合适的节点?与真实人物产生心灵碰撞,才能和他们共鸣共情。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感知他们的变化,找到合适节点。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真正与观众产生共鸣共情。

《守岛人》其实也是表现两人树立理想信念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王继才是临危受命,组织上需要人,他就去了。他觉得答应了组织就要做到,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那就接着守。其最后的变化是因为小宝上学准备下岛时,刚好赶上王长杰在弥留之际,为了让王长杰宽心,他承诺,只要组织信任我一天,我就一天不离岛;信任我一辈子,我就一辈子不离岛。等到组织派来接替他的人时,他拒绝道,我不需要别人来接替我了。从此完成了他从普通人到英雄的蜕变。他做到了,一句承诺,一生守候。

影片最后有一个镜头是,王仕花又在挥旗,她仿佛看到了王继才说,你挥旗的样子比我好看。为什么要表现这个情节?因为在王仕花的心中,她家老王从来没有离开过,已经融入开山岛。在采访时,她也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老王没走。虽然没有见过王继才,但在王仕花和周围人的口中,在岛上的生活体验与电影拍摄中,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他的形象,常常令我动容。

在拍摄王继才去世的情节时,王仕花正好来探班。她一直在哭,最后说出一句话,太像老王了。等到首映式时,她来参加并观看了电影,她说,这让我回忆起跟老王在一起的生活。等想老王的时候,就会看这部电影,去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她非常朴实地说道,我们只是普通人,做了一件普通事,还给我们拍了电影。如果老王知道了,一定也会开心。她最后说,我下辈子还要嫁给老王。

拍完电影,王仕花一家人也成了我的亲人。有一次我问她,当时你做小学教师做得很好,为什么甘愿陪他一起守岛。王仕花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因为爱他。当时王继才曾劝她下岛,她只说了一句话:“你守岛,我守你。”在这里,我看到了爱情力量的伟大。所以在影片中,我也突出了他们这种相依相守的爱情。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王仕花的口中,守岛的生活不是艰苦,而是温暖。

有人说,《守岛人》我所展现出的更多的是感情细腻的东西,是对我以往电影的突破。其实我导演每部戏,都觉得是第一部。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特质。比如拍重大题材影视,就一定要有宏大叙事。《守岛人》则一定要接地气,要捡起生活中最细腻的东西。因为这样伟大的普通人,不能口号式地表达,还要靠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堆积,靠细节刻画来打动人。其实重大题材影视也需要细节刻画,包括《血战湘江》中的帽子、《古田军号》的门板等。在拍摄影视作品时,我喜欢捕捉生活细节。而《守岛人》则给了我充分展现生活细节的机会。比如影片中有关于两人编蟹笼的情节。我在搜集资料时看到他们有很多相关的照片,采访时跟着王仕花去过几个放着蟹笼的山洞,听她讲着有关蟹笼的故事。蟹笼是连云港灌云地方特色,艺术表达抓的就是特点。只要真诚地表达,将生活真实和艺术表达无缝衔接,才能真正地塑造人物,真正地打动观众。

0.013平方公里,有风有雨,有海浪。

0.013平方公里,是开山岛的面积,差不多两个足球场的大小。开山岛虽小,但作为我国黄海前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开山岛: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当我带着演职人员登岛时,有人说,除了人、石头和海风外,好像就没有其他东西了,跟之前所想象的海岛生活完全没关系。是的,开山岛气候恶劣,天气变化无常,我能想象到王继才和王仕花对逆境的抗争,也能感受到他们在抗争中的乐观。

《守岛人》前前后后拍摄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影片中有大量雨雪台风的情节,基本都是实拍的。有人建议我做绿幕后期,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不在真实的场景中,演员根本感受不到真实的质感。如此,就不能真正地将人物表现出来。一定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拍,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包括影片中的狗,也是真实的。电影中出现有关狗的镜头,其实拍了100多条。在拍摄前也有培训,但狗毕竟不同于人,于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拍狗,每天坚持拍,直到拍到满意为止。

在开拍前,大家都主动去开山岛体验生活,经历风吹日晒,感受王继才、王仕花真实的生活场景。拍摄时的前两个月,我导演的都是外景戏份,开机第一天就遭遇了9级大风,大家顶住压力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岛。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大家是在用王继才的精神在拍,努力还原两人的事迹,用艺术表达拍成电影。

电影就是要把那些扎在心尖上的故事,通过艺术化手法表现出来,使观众感受到乐观的力量。我在拍摄《守岛人》时,感情是激动的,但拍摄是克制的,没有刻意的煽情,怕脱离真实。刚刚经历一个多月的路演,就是想要给观众传递真实的故事,特别是想多争取一些青年观众。令我没想到的是,王继才、王仕花的事迹被很多青年观众所认可,他们备受感动与鼓舞,流下了真挚的热泪。以至于很多人说,看完《守岛人》,口罩就是兜眼泪的。如今,王继才已去世整整三年,青年观众的眼泪,也可以说是对他的一种告慰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很多人在观影后,找到了自己所坚守的那个岛。拍完《守岛人》,我也更加明确自己心中的岛,就是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更多青年人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如何去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国家强盛需要英雄,时代进步需要楷模。《守岛人》给了大家一个抓手,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什么才是英雄和楷模。多年来,我也在坚守主旋律影视这座岛,因为我觉得,我有责任来举好红色旗帜,通过影视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1-08-07 陈力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88.html 1 做主旋律电影的“守岛人” 10,6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