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春 唐淑珍 周誉
如今,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短视频等行业也迅速崛起,并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短视频中出现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医生这个职业,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寻医问药”,一个个白大褂、身前挂听诊器的人,就成了一位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主任、院长”了;再讲解一些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小妙招,就成了包治顽疾绝症的“神医”。笔者认为,如此批量制造“假医生”,容易造成以下几方面危害:
一是造假途径多,“假医生”成泛滥之势。不法商人利用各视频平台用户门槛低的优势,在视频平台上利用贩卖“特效药”等行骗手段,赚取非法钱财。例如,靠抄袭、直接搬运医生的内容,迅速走红;混迹于医生大V的评论区,与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搭话、私信荐药;滋生了专业办理假认证的组织,为他们的行骗账号盖上“官方认证”。
二是真假辨别难,“网上行医”秩序混乱。“假医生”在短视频平台上制造的“科普垃圾”被点赞、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真医生”的流量越来越少、声誉也逐渐受影响。然而,当短视频上的医生群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敢说敢讲”的骗子流量必将更加爆火,而严谨科学、认真负责的医生却门可罗雀。
三是造假成本低,维权之路困难重重。一方面,“假医生”通过一些非官方的平台认证或者没有经过任何资质认证,就能通过发短视频、评论等实现“网上行医”。另一方面,真正具备官方认证的医生则反映医生在短视频平台的维权越来越难。如果想举报投诉骗子账号,每次都需要交一堆材料证明自己的身份,并提供对方违规操作的证明。即便维权成功,最终的处理结果一般都是“封号”,但骗子往往都还有很多备用号等待启用。
医生对人民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药物的使用也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而错误的方法和信息可能会让一条生命就此逝去。为此建议:
公开证件信息,规范“网上行医”秩序。建议所有公共视频平台上的“网上医生”都要在显著位置展示自己的医生职业资格证、职称证书及所在单位等信息。同时,建议各大医院推选医生驻扎短视频平台,定期讲解医学小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医学,提高辨别骗子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扼制“假医生”的出现,也可以使病患安心在网络上看病。
严格审查清理,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行业内专家对涉及医药的宣传和展示的内容进行审查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疗效虚假夸大的宣传责令停止,画面要强制出现“此内容未经专业审核,仅供参考”字样,必要时对虚假宣传进行澄清、道歉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需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夸大、虚假宣传等。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更细致的下架规定,平台可通过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及时下架违法视频、主动向主管部门报告等方式,减轻执法部门压力。
提高违规成本,重拳打击短视频平台“假医生”。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假医生”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假医生”,要在封号的基础上将其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理,对其通过欺骗手段赚取的钱财予以“顶格”处罚;对于再次行骗的“假医生”可视情节加重处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让“假医生”绝迹于短视频平台。
加大宣传教育,全民共同抵制“假医生”。要加大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辨别医学信息和医生的真伪的能力;鼓励、引导群众对于发现的虚假信息进行举报,将诈骗行为产生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作者沈绍春系农工党党员、浙江省丽水市政协委员,唐淑珍系农工党金华市综合二支部主委、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卫生院全科医生,周誉系浙江省云和县政协委员、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