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多年的泥泞路、断头路修通了,烦琐的审批手续减少了,一次办结……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将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暖了民心,赢了人心。但同时,还有一些地方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经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受到“高度重视”之后,问题便很快得到解决;如果没有领导过问,则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足以说明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是问题真的难到了无法尽快解决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一些基层干部非要等到“领导过问”以后才予以解决呢?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3个方面: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眼睛只向上看,心里只有上级机关,没有基层群众;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有的机关干部明明知道基层有实际困难,非要推诿扯皮一番,等到领导发话、上级安排时才去办;三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个别机关干部眼睛只盯在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上,不是为了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是争彩头,图出名挂号。
为民办事,最根本的是要眼睛向下看,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体验群众生活,乐于倾听群众的呼声。要着眼于党的宗旨理念,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了这份感情,才能缩小机关与基层的距离,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为民办事,必须遇到问题抓紧办。有的党员干部之所以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说话不灵,原因就在于光说不做、言行不一。这样的错误做法,影响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又容易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办事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正沉下去,接地气,找事做,积小成为大成,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化解民怨,收获民心,让百姓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为民办事,既是广大群众的呼声,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摒弃等待“领导过问”的错误思想,切实转变作风,主动作为,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扎扎实实办实事,真心实意解难题,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