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蒋海萍 姜建玮
“村里美丽宜居工程的违章拆除,以前要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才能完成,现在只要村干部叫上几个拆迁人员就能把工作做好。‘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在鄞州推行以来,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度、配合度大大提升。”近日,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委员、邱隘镇回龙村党总支书记董海浩在市政协重点提案《提高“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执行效能 推动乡村治理的建议》办理工作“三见面”协商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各方关注。
农村“小微权力”的规范行使起源于2014年宁波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这项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包括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集体管理事项;村民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审核、困难补助申请、土地征用款分配等便民服务事项,基本涵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的全部内容。
规矩立起来,“干事”坦荡荡
36条“小微权力”清单这一农村治理智慧,受到中组部高度点赞,并作为全国乡村治理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为让“小微权力”运行更阳光,鄞州区在实践过程中推出了“小微权力”清单2.0升级版,即“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通过升级,单一权力清单变成93条权力清单、49条责任清单、28条负面清单和93张“流程图”,覆盖范围拓展延伸,权力运行有了“规定路线”。干部“看图做事”、群众“按图索骥”的宁波实践在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举行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发布会上成为推广模板。
村干部觉得“小微权力”清单的推广升级不是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更多的是规范和保护。以往,“项目起来了,干部倒下了”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今,村干部们干活,扯东扯西的事少了,瞻前顾后的顾虑没了。老百姓也觉得以前离自己很遥远的权力监管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过去,低保申请、医疗求助等,该如何办?村民心里很没谱。由于不懂政策、不明程序,所需资料证件不齐全,村民一件事往往要折腾好几趟。通过对“小微权力”事项进行梳理,群众办起事来一目了然。回龙村村民殷祥芳到村委会办低保时感慨,“现在不同了,办啥事情都有规定的程序,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得清清楚楚,办起事来比以前顺利多了。”
提升执行效能,政协还有话说
宁波市在全国先行先试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经验,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就曾围绕提升“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执行效能展开了深度调研,并向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提交了提案。其中,提案提到的“深化制度落实,强化制度执行力;深挖实际需要,提高制度操作性;健全问责机制,强化问责实效性”等建议被相关部门一一采纳。尤其是提升“小微权力”清单智慧化水平的建议,恰逢其时。
“数字化赋能,回龙村也已经在做了!”董海浩介绍,鄞州区在浙江省率先上线“三清单”智慧监管平台,聚焦村社事务管理、信息公开、资产管理等,设置了基础信息、资产管理、流程管理等模块,并依托“三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线上操作系统,实现了关键节点线上审批、流程进度线上查询、重大事项资料线上审核。未来,会将“三清单”管理的全域流程纳入平台,村里的每一项工程、合同、支出,全部按照流程一步步来,并对每一步流程进行存档,引入红黄蓝三色预警,什么步骤缺少,就直接黄、红色警告,不得继续。村社干部也都能通过平台来看自己的决策是否符合“三清单”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即使一把手强行推,上级通过平台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制止。
助推基层治理,政协久久为功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课题,宁波市政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19年2月市政协全会期间,围绕“基层治理”开展联组专题协商;同年9月,主席议政会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开展远程协商;2020年10月,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若干问题”作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课题进行专题协商;2021年2月市政协全会期间,围绕“小区治理难题及破解”的基层治理议题,再次开展联组专题协商。这次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三见面”协商会,把村书记直接请到了会场,共商乡村治理,既绘好了乡村治理的“连环画”,又写下了乡村振兴的“连续剧”。
“开门是群众、出门是基层,地方政协具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有责任也有条件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更多的界别群众依托政协平台参与事务协商、参与基层治理,有效释放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潜能和效能。”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说。